?
在濟南慢生活體驗區,志愿者倡導慢行。
是商業區也是機關駐地,難一禁了之 好的愿景,但真要實施起來絕非易事。打造慢生活,限制機動車的通行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以泉城路老城區為例,這里固然是最能代表泉城文化的區域之一,不論是旅游景點還是環境氛圍對于游客都有獨特的吸引力。但同時也要注意到,這里也是濟南的一個重要商業中心和政治中心。在機動車已經成為日常生活、工作的基本工具的當下,這里每天經行的機動車也是一個巨大的數目。
記者注意到,早在去年,濟南交警就提出了在老城區打造慢生活街區的提法,開始著手統計該區域注冊機動車的數量,但至今沒有公布這一數據。雖然暫時沒有數據的支撐,但從日常生活也能看出這個數目的巨大。從經行車輛看,在泉城路眾多大型商業綜合體中,每逢周末,上午11點左右所有停車場就會爆滿。節假日壓車和陰雨天在這里甚至成了常態,有時甚至壓車能從青龍橋壓到二環東路。
此外,泉城路周邊還分布著多個大型居民小區,居民擁有的小汽車也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即便是在以適合步行聞名的曲水亭街,一些路段和住戶門前也均停放著大大小小的轎車。
在這樣的情況下,長期限制以汽車為代表的機動車出行,其難度可想而知。
從道路到公交,慢生活區需大環境支撐 “打造慢生活不只是交警一個部門的事兒,需要各個部門配合協作,也需要市民的理解支持。”段富勇說。打造慢生活限制了機動車的出行,但人們出行的需求不會因此減少,要把限行堅持下去就必須通過其他方法滿足出行需求,這不是交警或者其他某個部門單獨能夠勝任的工作,需要包括規劃、公交等部門的配合支持,需要適合慢生活的大環境的支撐。
單從交通方便看,如果不開車,人們的選擇只有乘坐公共汽車、騎車或步行。先從步行說起,不需多說,只要看屢屢爆出的“最窄人行輔道”就可以看出,濟南道路在保障行人路權方面的欠賬。同樣的問題還存在于以自行車為代表的非機車身上。
從公共交通看,濟南市至今沒有地鐵和城規等快速公共交通方式,公共交通主要以公交車為主。根據濟南市公交公司公布的數據,目前,公交車達到4700多輛,公交線路230多條,已覆蓋城區主干線和支線。但遺憾的是,公交難等,公交擁擠依然是眾多市民共同的體驗。而坐公交不方便也是促使多數人買車重要動力之一。
“如果是有公交專用道的道路,在高峰期乘坐公交車還是挺快的,但沒有專用道還是一樣堵在路上。”市民何先生說。
事實上,目前,濟南市所有的公交專用道加起來也只有雙向300公里左右,增加公交專用道也是打造慢生活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專家觀點
城市千街一面
慢行區很有必要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慢生活是生活品質的象征,代表著更高層次的生活追求。”濟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副支隊長段富勇說,讓生活慢下來是未來的一個趨勢,從長遠看,也是治理交通擁堵的重要途徑。
“為什么老殘能夠愜意地在濟南游走,而老舍認為濟南是最合適人類居住的城市,這是因為濟南適應了當時社會的特點。”山東省旅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陳國忠說,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這個千城一面千街一面的當代,在濟南或者是濟南的某個街區打造能夠凸顯泉城文化、泉城特色的慢生活街區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
山東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也指出,在濟南打造慢生活街區,泉城路老城區是最有條件也是最有必要的。
齊魯晚報記者 張泰來 劉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