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嶧陽誕辰376周年活動現場。
市民在家門口就能趕"非遺大集"。
東流亭社區還推出百家宴,供參與活動的觀眾免費品嘗。
如果您生活在青島地區,相信對“千難萬難,不離嶗山”的俗語并不陌生,這句經常被島城人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出自咱城陽老鄉胡嶧陽口中。作為一位流亭人,生活于明末清初的胡嶧陽因學識淵博、道德高尚深受當地人愛戴,他還被塑造成“胡仙人”,保佑一方百姓。7月21日迎來胡嶧陽誕辰376周年活動,現場近萬名市民不僅能聽到斷弦重續的嶧陽古曲,免費品嘗百家宴,還能在“家門口”趕非遺大集,傳承人現場展示的各種絕活讓人們連連稱贊。
[話城陽]
人物<<<
近萬名市民迎“胡仙人”誕辰
7月21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東流亭社區的嶧陽文化園,近萬名市民來到胡公祠,緬懷布衣先哲胡嶧陽。“我們都習慣叫他‘胡仙人’,他雖然是一介布衣,但是先后10次進入史志,他的精神值得去傳揚。”家住市南區的胡女士表示,她清晨5時許就趕到城陽參加這次活動。
據流亭胡嶧陽文化產業園負責人劉世潔介紹,胡嶧陽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一生成就斐然。按照史書記載,胡嶧陽名良桐,后更名翔瀛,嶧陽其字,號云嶼處士,齋號竹廬。生于明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歿于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流亭街道東流亭社區人。
胡嶧陽對《易經》研究精深,并以易經理論研究自然氣象地理和世事變化,“‘千難萬難,不離嶗山’就是他對嶗山的自然地理做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結論。”劉世潔表示,胡嶧陽在即墨城教書時,還預測過一場洪水,解救了半城民眾,至今受人推崇。當天是胡嶧陽376周年誕辰,他們也是希望通過活動,讓人們更深地認識這位布衣先哲。
現場<<<
嶧陽古曲等非遺項目組團“助興”
上午8時許,伴隨著悠揚的嶧陽古曲,紀念胡嶧陽誕辰376周年活動正式開始。“能現場聽到這種古曲可不容易,這也是胡嶧陽先人留下來的寶貝,同時也是區級非物質文遺產。”據了解,300年前,嶧陽古曲就已在民間流傳,古曲將管樂、弦樂、彈撥樂、擊打樂器融為一爐,現場極為震撼,曾一度面臨失傳。三年前,在劉世潔的參與下,嶧陽文化園嶧陽民樂團著手整理嶧陽古曲,通過民間素材整理和專業人士考證,推出《梧桐秋月》和《燕子歸》等幾首曲目,是一份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
除了嶧陽古曲外,洼里盤鼓、嶧陽柳腔、七星螳螂拳、萊西木偶戲等精彩節目也來“助興”上演,為市民奉獻一場“文化大餐”,“這些在平時都是看不到的,真是太精彩了。”今年78歲的胡先生表示,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接地氣,值得傳揚。
據了解,活動現場還吸引了20多個省、市非遺項目,在活動現場組成“非遺大集”,流亭豬蹄、高家糖球、即墨麻片、青島鍋貼等傳統美食,觀賞付氏核雕、平度泥塑、烙畫藝術、紅島剪紙、花鳥字制作藝術、榼 子制作、面人藝術、糖畫藝術等傳統手藝……傳承人現場展示,讓觀眾長了不少見識。此外,東流亭社區還推出百家宴,供參與活動的觀眾免費品嘗。
發揚<<<
“胡嶧陽傳說”成國家級非遺項目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2014年“胡嶧陽傳說”被文化部列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天正是申辦成功一周年的日子。據了解,1999年開始,胡嶧陽的后人胡孝華和胡保恩同其他工作人員搜集胡嶧陽傳說,2006年由東流亭村志辦公室和洼里村志辦公室進行集中搜集整理,2007年整理出版《胡嶧陽傳說》作品集收錄傳說故事49篇,2011年9月《胡嶧陽傳說》擴充到了104篇,共計19萬字。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胡嶧陽傳說”,從2014年4月23日開始,“胡嶧陽傳說”故事會每天都會在文化園上演,來聽故事的大都是中老年人,其中很多人每次都來,流亭街道的洼里、東流亭、南村等,哪怕不逢流亭大集每次也得上百人。“這兩天我們根據胡嶧陽的傳說、事跡繼續改編一些戲曲節目進行表演,讓更多的人通過戲曲形式來了解胡嶧陽,傳承傳播這份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劉世潔說。
2013年3月,流亭小學、空港小學、城陽五中把胡嶧陽文化引入了課程,流亭小學還根據胡嶧陽著作《柳溪碎語》、《胡嶧陽詩選》、《胡嶧陽傳說》、《竹廬家聒》編寫校本教材《嶧陽文暉》,讓孩子們學習嶧陽文化并傳承下去。
產業<<<
文化園周邊將成產業帶
為進一步傳承和發展胡嶧陽文化,城陽區投資打造胡嶧陽文化園和嶧陽文化產業街。早在2013年12月14日,胡嶧陽文化園免費開放,共設有五組建筑單元和一條水系,嶧陽公祠沿襲原胡氏宗祠的作用,每逢初一十五來祭祀的人得有兩三萬人;云嶼閣則主要展出嶧陽先生的生平簡介、文章遺著、理學思想、易學成就、宗族脈絡和流亭歷史變遷等內容;竹廬書院作為“胡嶧陽研究會”和其他小型研討的會所,還有千手觀音殿和配景水系,占地80余畝,總投資約1.2億元。嶧陽文化產業街總投資5000萬元,西接流亭空港,兩側商鋪相連,景觀完整,是典型的“城池商市”格局。
同時,依托胡嶧陽文化產業園打造的特色商業街區也于去年12月14日同步開業,商業街目前已經形成頗具規模的茶葉市場。“現在我們在開展嶧陽文化進校園的基礎上,又成立了嶧陽足球俱樂部、嶧陽柳腔劇團等,并通過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網絡視頻、微信等傳媒平臺進行廣泛宣傳,展示嶧陽文化,用嶧陽先生的崇高人格和端潔品行,教育后人助人為樂、與人向善、恪守孝道,為弘揚優秀歷史文化做出了有力嘗試,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好評。”流亭嶧陽傳說傳承人胡孝華說。
文/圖 記者 張濤 通訊員 柳濤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