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日下午,高考第一天考試結束,在山師附中考場,考生們笑著出場:“謝謝老師,考得不錯!”本報記者 周青先 攝
齊魯晚報濟南6月8日訊(記者 許亞薇 王光營)7日上午,我省高考首場考試結束,語文作文的“絲瓜藤和肉豆須”引來不少考生、家長熱議。有考生表示,作文都寫完了,還沒搞明白肉豆是啥東西。專家表示,作文猛一看很土氣,但反映的仍然是人生的抉擇問題。
寫完了還不知道肉豆是啥,真是醉了 “感覺作文不難寫,但寫完了還不知道肉豆是啥,真是醉了。”7日上午,剛剛走出考場的林剛說,他覺得語文考試整體都不算難,但就是沒看懂作文題目說的是啥植物。
有這種感覺的不光是林剛一個人,很多家在城市的孩子也表示,平時沒有機會接觸這些植物,雖然絲瓜、豆子都有大體印象,可這些植物到底咋生長的,絲瓜藤和肉豆須生長時到底咋纏繞,還真不知道。“也許農村考生沾了光。”有的學生開玩笑說。
除了分不清這兩種到底是啥植物,學生們寫起來分歧也不小。“好像是說孩子分不清兩種植物,父親告訴他不用分清,只要知道它能吃就行。”在濟南七中考點,走出考場的小黃說,她的作文主題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小黃覺得孩子不該聽從他父親的,應該知道這兩種植物分別是什么。
記者隨機問了多位剛剛走出考場的考生,大部分考生的主題都集中在父親的說法略有偏頗,應該理清事物本質,很少有考生認為父親的想法是正確的,肯定父親的實用主義。
林清玄寫《無風絮自飛》講述什么是“平常心” 山東省高考作文題目出來以后,臺灣作家林清玄一下子火了。原來,牽扯58萬人高考命運的語文作文題目,截取自林清玄的《無風絮自飛》一文。
而這篇文章出自林清玄啟悟人生系列之《放下即幸福》一書,是書中“平常心”板塊中的一篇。在林清玄看來,“平常心”不是沒有是非、善惡、人我、大小、美丑、好壞的智覺,而是以心為主體,不被是非、善惡、人我、大小、美丑、好壞所轉動、所污染。
針對絲瓜藤和肉豆須的小故事,林清玄發出了感慨,“一個人只要站穩腳跟,努力在向上生長,有時不免和別人糾纏,又有什么要緊呢?一忘失自己立場與尊嚴,最后就會結出果實來,當果實結成的時候,一切的糾纏就不重要了。”最后,林清玄點了題,引出道元禪師“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一句。
“考生可能全角度審讀立意” “如果單純看這則材料,考生可能會用多角度分析的方法來審讀立意。”7日,山東省實驗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李滿認為,這則材料不長,但考生可以通過開放式思維進行個性化寫作。
比如從父親的角度,可以肯定父親的生活經驗,也可以否定父親的實用主義。從兒子的角度看,可以肯定兒子的探究精神,也可以建議兒子向生活學習等。
但也有高中老師認為,這道題材料的導向性太明顯,一般都從這兩個角度入手,考生多維度發揮的余地不大。但與往年的題目比較,對考生立意的要求越來越高。
“這個題表面上看挺老土,但其實很現代。”新東方在線相關專家分析說,對整天在教室里讀書的孩子來說,很多人都不知道絲瓜藤、肉豆須是個啥東西,需要有農村生活經驗。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其實也是個現代性的話題。一個人是追求過程,還是只看重結果,這些東西都讓我們每個人處在糾結中,如何選擇一直是現代社會的難題。
在看了山東作文后,于丹也表示,考評的重點放在了思維方式的拓展和轉型上,給出了一個生活經驗中的不同角度。當這兩種植物生長的時候很難分開,長成食材的時候反而容易了,但在成為餐桌上美食的時候,可能又不分開了,這也是一種思路。
困擾大家的肉豆,到底是啥?在微博上“博物雜志”這樣解釋,其實,林清玄祖籍福建,是土生土長的高雄人,幼年時正趕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兩岸緊張期,應該沒來過大陸。所以,這句俗語是高雄一帶常說的, “肉豆”就是臺灣人對某種豆的俗稱。臺灣生態與工程生態習性資料庫中, “肉豆”,在中國植物志里,正式名稱叫扁豆、鵲豆,是當地極為常見的蔬菜。
網友點評 ●“城里沒見過這兩樣東西的孩子,出考場可能會說:你們鄉下人真會玩!”
●“作為未來的山東考生,必須好好開發腦洞!”
●“山東作文絲瓜和肉豆,滿分作文應該是這樣的:材料:絲瓜,肉豆,肉末,鍋中倒油燒熱,將材料清洗后,放入鍋中,加入生抽翻炒至熟,加入少許鹽和雞精,菜品香氣四溢,即可出鍋。”
●“土豆與番茄,長大了變成了薯條與番茄醬。”
●“《處女座與強迫癥》。”(宗禾)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