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半年,在公安部指揮協調下,經文物保護部門全力協作,以遼寧省朝陽市公安局為主組成的專案組艱苦偵辦,歷時9個月,終于偵破“11·26”大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75人,摧毀盜墓、倒賣文物犯罪團伙10個,追繳文物1168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5件(套)。無論是抓捕人數還是追繳文物數量,都創下新中國成立以來數量之最,堪稱“共和國涉文物第一大案”。
循線追蹤,龐大犯罪網絡浮出水面 遼寧省朝陽市,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據考古學家介紹,紅山文化距今已五千多年,是中國已知出現最早的文明。玉器使用和喪葬禮儀是紅山文化的一大特點,已發現一大批造型別致、精工雕刻的玉器。出土文物引發的轟動效應,也吸引了一批不法之徒的貪婪目光。
2014年開始,牛河梁來了不少外人。這些人身份各異,但有一個共同特點:有意無意間,都在打聽有沒有“片子”。
所謂“片子”,就是指農民耕地時挖出來的破碎陶片。
同時,在牛河梁遺址保護區外圍區域出現了探挖痕跡。不久,保護區內的6號、12號遺址地點也發現幾個探坑。此外,建平縣的遼代古墓葬被盜掘……
“這些探坑的出現絕非偶然,背后可能有重大案情! ”發現情況的朝陽市公安局組成專案組,開始偵查。
經過近一個月調查走訪,專案組發現了一個活動于朝陽及周邊省市的盜掘古墓團伙的蹤跡。
經過反復研判,專案組決定“放長線釣大魚”,對這個團伙進行了嚴密布控。
公安部將此案件立為部督案件。經過進一步縝密偵查,一個龐大的作案網絡輪廓更加清晰——10個團伙既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系,活動呈專業化、鏈條化,盜墓、轉運、收藏、倒賣一條龍,涉及7省份10多個地市。
擒賊擒王,收網行動全面告捷 2014年12月7日凌晨5時,案件第一次收網。
一場迅疾的抓捕行動在遼寧、內蒙古、黑龍江等7省份10市同步展開。此次落網的涉文物作案團伙多達9個,其中的核心人物就是1號團伙頭目、在盜墓圈里人稱“關外第一高手”的姚某某。
“姚某某在確定古墓葬、遺址位置方面經驗豐富,可以脫離羅盤儀的輔助,直接根據山脈河流走勢和日月星辰位置,對古墓葬、遺址進行大體的定位。”專案組民警介紹,在涉案團伙當中,姚某某有“祖師爺”的稱號,許多其他盜掘古墓葬的骨干分子,都是姚某某的徒弟或者是姚某某團伙的成員。
“2號團伙成員王某就是姚某某的徒弟。在姚某某的指導下,王某等6人找到并盜掘了位于遼寧省建平縣一處紅山文化古墓,造成嚴重破壞。 ”專案組民警說。
據介紹,這9個團伙中,除了有姚某某、王某這樣利用傳統風水知識尋找盜挖遺址地點的,還有一些人已經開始使用高科技設備進行盜掘。
擒賊先擒王,抓捕姚某某是收網行動的關鍵。2014年12月7日凌晨,辦案民警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一賓館將剛剛入睡的姚某某摁在床上。在姚某某枕邊的包里,還躺著姚某某每次踩點必備的放大鏡。
與此同時,其他9支抓捕行動隊同步展開抓捕行動,在6小時內抓獲犯罪嫌疑人78人,主要嫌疑人全部到案。
近日,第二次抓捕行動展開,以犯罪嫌疑人程某為首的又一批犯罪嫌疑人落網。據新華社沈陽5月26日電
■新聞觀察
1天3起案件,文物何以安身? 2009年到2012年,全國公安部門共立文物案件(包括盜竊、盜掘、倒賣、搶劫、走私文物等)4332起,平均每年1083起,一天平均近3起。
文物盜掘日益猖獗,文物安全危機四伏,文物究竟如何才能安身?
國家文物進出境審核遼寧管理處處長張桂蓮指出,多種因素嚴重危害著文物安全。一些地方文物保護管理機構不健全、編制短缺、安全防范設施達標率低等因素普遍存在,全國范圍內文物安全防范長效機制尚未形成。
國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長劉銘威透露,全國各級專兼職文物行政執法人員不足萬人,平均每人負責管理近百處不可移動文物。
“像牛河梁這樣的地方,早該安上攝像頭。 ”“我能偷走這個,肯定是存在管理上的漏洞。 ”……“11·26”案多名犯罪嫌疑人,向記者道出了當前文物保護領域的諸多問題。
此外,隨著國內文物收藏熱升溫,一些人受利益驅動參與文物盜掘、倒賣活動。甚至有個別考古、文博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為犯罪分子出賣信息。劉銘威說:“文物盜掘的低風險高收益,讓越來越多的人鋌而走險。 ”
在“11·26”案中,犯罪嫌疑人劉某某利用在博物館工作的便利,幫助犯罪分子借助網絡倒賣文物,從中獲“介紹費”4萬元。他向記者坦言,當下一些鑒寶節目不重在宣傳文物價值而一味推崇文物的價格,確實誤導了很多人。劉某某更為自己在經濟利益面前放棄職業操守感到痛心。
近年來,文物部門與公安部門聯動辦案,成為當前打擊文物犯罪的有效方式之一。
2010和2011年,公安部和國家文物局連續兩年在全國部署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共偵破文物案件10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849人,追繳文物7000余件(套)。
中央同時加大對文物安全的投入,投資額度從2008年年均7千萬元,直接增長到2013年的年均近7億元,一大批國保單位建設了安防、消防和防雷安全工程,安全防范條件得到良好改善。各地也在探索各種加強文物安全保護的措施。
“沒有安全保障,文物保護、利用、傳承與發展將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劉銘威說。據新華社北京5月27日電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