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專訪山大教授馬瑞芳 解讀蒲松齡與《聊齋志異》

2015-03-17 10:48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300年前的3月12日,也就是1715年正月二十二酉時,一代傳奇人物,《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在淄川老家清冷的書齋臨窗危坐而卒,自稱苦行僧轉世的他,果真像高僧坐化一般,離開了人世,享年76歲。少時科舉得意,三試第一,成年后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熬成個貢生還是副職,當了一輩子私塾先生,也沒能教出大官,蒲松齡一生生活困苦,事業不順,被他歸為愛好的小說創作成就了他后世的功名。記者專訪了山東大學教授、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專家馬瑞芳,她的分析和解讀,還原了一個真實的蒲松齡。

  對話馬瑞芳

  記者:馬教授,您來過嶗山嗎?

  馬瑞芳:來過,當時是為了調查蒲松齡和友人的嶗山之行的。

  記者:《聊齋志異》有幾篇小說和嶗山有關?是不是在嶗山寫成的?

  馬瑞芳:嶗山之游,對蒲松齡小說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嶗山道士》(舊稱《勞山道士》)《香玉》《成仙》《安期島》多多少少都和嶗山有關。在創作它們之前,有關傳說已經存在,蒲松齡可能在旅途中聽到這這些傳說,所以產生了靈感。不過不是在嶗山寫的,他和8個友人爬嶗山的時間只有10天,匆匆忙忙,不可能在這里寫小說。

  記者:我在青島市圖書館查閱關于《聊齋志異》書籍的時候發現,研究《紅樓夢》的作品數以百計,而研究《聊齋志異》的則非常少,同樣是優秀的作品,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現象?您覺得《聊齋志異》的閱讀障礙是什么?

  馬瑞芳:其實現在人們《紅樓夢》可能也讀不下去了。相比較而言,“聊齋”的最大障礙是文言文。但如果不讀文言文,只讀白話翻譯又沒意思,當然如果想看故事就可以看白話故事,但是要真想理解《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特別是它的語言成就,非得看原文不行。因為它的原文《世界百科全書》都介紹,已經達到了中國古代小說的高峰。

  另外,《聊齋志異》的影視作品其實比《紅樓夢》多,普及度還是比較高的。尤其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不僅是影視作品,它的戲劇作品、各個劇種都是演“聊齋”戲的多,四大名旦全都演過“聊齋”戲。

  記者:盡管成就卓著,但蒲松齡自詡為苦行僧,這是他對人生的失望還是對生活的感觸?

  馬瑞芳:主要是他對生活的感觸,因為他覺得自己實在太苦了。

  記者:選擇來嶗山,是為了逃避?

  馬瑞芳:也算是,不過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他沒錢去別的地方。當時他哪有那個經濟實力行萬里路啊。他就是一個農村小學教師,待遇不高,一年能拿八兩銀子就算不錯了。而維持一戶莊稼人的最低生活得二十兩,這是《紅樓夢》里的劉姥姥算的。《紅樓夢》里寫,蒲松齡一年掙的錢,還不夠大觀園半頓螃蟹宴的花銷。他在《除日祭窮神文》說:“窮神,窮神,我與你有何親,興騰騰的門兒你不去尋,偏把我的門兒進?……我就是你貼身的家丁,護駕的將軍,也該放假寬限施恩。你為何步步把我跟,時時不離身,鰾粘膠合,卻像個纏熱了的情人?”

  記者:見識不多,閉門造車,卻能寫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您覺得蒲松齡具有什么特質?

  馬瑞芳:當然就是天才。天才總要表現自己,天才也總能找到表現自己的形式。幸虧蒲松齡這個似乎是不識時務的選擇,給世界文學留下了一部蓋世奇書。這個選擇也讓蒲松齡掉進了無底深淵。他得一邊做私塾先生,維持全家的生活,一邊繼續參加考試。寫小說只能見縫插針。

  記者:他和妻子劉氏聚少離多,一直為生活奔波。對于男女之情的描述,來源于哪里?

  馬瑞芳:我曾經問過文革期間挖蒲松齡墓的人,獲得的訊息是墓里只有兩具尸骨,由此可見,蒲松齡一生只娶一妻。在外數十年如一日,把家舍當郵亭,梅妻鶴子。他能寫出這么多愛情故事,靠的是想象。但是,蒲松齡確實有自己的夢中情人。這個美女是蒲松齡的朋友孫蕙的侍妾顧青霞。蒲松齡曾經應邀到孫蕙做縣官的寶應縣做幕賓,顧青霞喜歡吟詩寫詩,經常參加孫蕙的朋友聚會。蒲松齡很欣賞她,為其作詩數十首。然而,孫蕙妻妾成群,根本沒有把顧青霞放在眼里,這讓蒲松齡很傷心。孫蕙可以說是當年提攜蒲松齡的“東家”,他死的時候,蒲松齡沒有悼念,而顧青霞去世的時候,蒲松齡作詩《傷顧青霞》。《連城》《宦娘》《綠衣女》《連瑣》《狐諧》等,都有顧青霞的影子。

  記者:不少人同情蒲松齡,認為當年的科舉制度太過迂腐,但您卻并不完全認同?

  馬瑞芳:如果當時的科舉制度完全是迂腐的,那怎么還會出來那么多有名的狀元都是大文學家呢?王維、文天祥都是狀元,湯顯祖寫八股文也非常有名。但是一般寫小說的,科舉成就都不高,吳承恩也是寫小說的,吳承恩的科舉之路也不順利。

  記者:如果蒲松齡順利通過科舉當官,您認為他會怎樣?

  馬瑞芳:蒲松齡曾經對一些官員歌功頌德,所以我說他沒當官是好事,如果他當官,雖不一定是個貪官,但也會是個臺閣詩人。

  苦行僧轉世

  蒲松齡,字留仙,又字劍臣,號柳泉居士,1640年,明王朝風雨飄搖的年代,他出生在淄川城東七里之遙的滿井莊(今蒲家莊),父親蒲槃是名商人,家庭生活還算富裕。然而蒲松齡稱自己是苦行僧轉世,并有一段傳奇故事:四月十六日(農歷正月二十二)蒲槃夢到一個身披袈裟,瘦骨嶙峋,病病歪歪的和尚,走進了他妻子的內室,和尚裸露的胸前貼著塊銅錢大的膏藥。蒲槃從夢中驚醒,他的第三個兒子出生了。在明亮的月光照耀下,蒲槃驚訝地看到,新生兒胸前有塊銅錢大小的青痣,跟他夢中所見病和尚的膏藥大小、位置完全符合。“這是一段杜撰的故事”,馬瑞芳說,蒲松齡將其寫進《聊齋志異》的序言《聊齋自志》(1679年)中,此時的蒲松齡已經59歲。

  蒲松齡雖然出身并不窮困,但一生確實很貧苦,始終是勞苦大眾中的一員。馬瑞芳說,蒲松齡的苦日子從蒲家分家開始。蒲松齡有兩個哥哥:兆專、柏齡,一個弟弟鶴齡。蒲松齡25歲時,因為兩個嫂嫂性格潑辣,家里雞犬不寧,蒲槃決定給四個兒子分家。“家分得很不公平,好房子好地都被哥哥分走了。蒲松齡分的老屋連門都沒有,田也是薄田20畝。分的糧食,只夠一家三口吃三個月的。為了糊口只能開始了長達40多年私塾先生生涯”。

  分家后,蒲松齡的生活可以用窮得叮當響來形容。馬教授告訴記者,在荒年,蒲家沒有干糧吃,蒲松齡的妻子劉氏煮鍋麥粥給孩子們填充饑腸,《日中飯》中記述了幾個孩子搶飯而又令人心酸的場面:“大男揮勺鳴鼎鐺,狼藉流飲聲棖棖。中男尚無力,攜盤覓箸相叫爭。小男始學步,翻盆倒盞如餓鷹”。意思是大兒子拿飯勺撈稠的,喝得“呼嚕呼嚕”響,二兒子搶不過,拿著碗叫著搶勺,小兒子剛學會走路,為了搶吃的把盆子碗都踢倒了。

  科舉接連失意

  生活上的苦是一方面,心靈上的困苦也讓蒲松齡一生都帶有遺憾。

  其實,少年蒲松齡是科舉得志的,順治十五年(1658年),蒲松齡參加科舉考試,在縣、府、道三試中名列前茅,錄取蒲松齡的伯樂是山東學政、大詩人施閏章。此后,蒲松齡做了半個世紀的秀才。馬瑞芳說,蒲松齡一生大約十次左右的鄉試(三年一次),也就是說,大作家蒲松齡為了功名,用了不少于30年的時間反復考試,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蒲松齡先成功后失敗的原因是什么?馬瑞芳分析,首先,是施閏章誤導了蒲松齡。因為蒲松齡前三次考試并沒有嚴格按照考試的規定書寫,甚至寫跑題了,八股文并不是他的強項,因為他的個性作品卻讓施閏章大為欣賞;其次,蒲松齡雖然號稱為功名而奮斗,但他一直沒有放棄《聊齋志異》的創作,這耗去了他大部分的精力,所以科舉考場上蒲松齡總是敗下陣來。

  蒲松齡升官夢破滅后,又寄希望于子孫和學生。只是不但他的兒孫未能出人頭地,進入官場,就連他教的學生也同樣沒有官運。“這一切都說明,蒲松齡治學跟科舉考試背道而馳”。直到72歲,蒲松齡才成為貢生,馬瑞芳告訴記者:“屬于挨號挨上的,于是蒲松齡有了個官銜:‘候選儒學訓導’,相當于現在的縣中學副校長,還難有出頭之日。”一年后,朱湘麟來到淄川,蒲松齡之子請他給父親畫像,蒲松齡終于穿上了貢生官服。

  1715年正月二十二日酉時,蒲松齡在清冷的書齋臨窗危坐而卒,享年75歲。蒲松齡去世后,他的兒子替他寫傳,在題目中鄭重地冠以“候選博學訓導”。

  “聊齋”鑄就經典

  25歲,蒲松齡的生活急轉直下,而這一年,他已經開始了《聊齋志異》的寫作。關于《聊齋志異》的成書有兩種說法:蒲松齡在柳泉擺茶攤,請人喝茶講故事,回到家加工,另個一是聊天之齋,所以故事是聊天所得。對于第一種說法,魯迅早就予以反駁,蒲松齡說:“我為糊口耘人田”,一直在富貴人家坐館,哪有空閑到柳泉擺茶攤請人講故事?不過,蒲松齡倒是一直在有意識地向朋友收集小說素材。也就是他在《聊齋自志》中說的:“雅愛搜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編”。但他的聊齋并非聊天之齋,“聊”有“姑且”之意。

  蒲松齡寫聊齋曾擔心沒知音,沒人能讀懂聊齋志異,并感嘆:“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間乎?”當年的窮秀才遍尋知音,現在他的知音遍及各個角落。郭沫若曾以“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對《聊齋志異》作了貼切的評價。它已經成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

  文/記者 張文艷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