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晚報
濟南3月10日訊(見習記者 高寒 于悅 實習生 苑夢月) 這個
植樹節,很多濟南市民發現,想種下一棵不大的樹苗,卻要跑到十幾公里之外的城郊。為了迎接植樹節,濟南市園林、林業部門等組織了很多植樹活動,也開辟了不少
植樹點,但許多市民卻覺得,植樹節離他們越來越“遠”了。
植樹點逐年外移 荒山占了大部分 張亮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濟南人,從小學開始,每年的3月12日他都會與小樹為伴,但2011年他大學畢業至今,已經4年沒有參與過植樹活動了。“工作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地方太遠了。”張亮記得,之前每年學校都會組織去小清河、泉城公園等地去種上幾棵樹。“同學們排著隊前往植樹點,忙活一天后再走回學校,雖然累點,卻是最美好的回憶。”
現在,走著去參加植樹活動對于大部分濟南市民來說卻不太現實了。3月初,濟南園林、林業等部門公布了十幾個義務植樹點,在這些地點中,僅有三個在二環路以內,分別是旅游路龍洞隧道西口南側山體、千佛山南側的饃饃山和緊鄰二環南路的郎茂山山頂。而槐蔭區睦里閘植樹點、石崮森林公園等均在繞城高速以外,距離較遠且交通不便,市民很難以乘坐公交、騎自行車等綠色交通方式自行前往。
這些植樹點中,山體占據了絕大部分,以往在平地、河邊植樹的活動已經很難進行。“主要是沒有地方,我們只能找山頭,開辟植樹點。”槐蔭區園林部門的工作人員解釋,轄區內大片可以進行種植的荒地已經很少,剩余的小塊綠地也是隨發現隨補種,犯不著組織群眾前來栽種。“我們只能是每年發現、開辟一兩塊荒地,讓市民在植樹節期間來參加活動。”
市中區園林局工作人員也介紹,目前城區內可供市民集中植樹的地點越來越少,郎茂山雖然連續五年作為義務植樹點,但是每年的植樹規模都在減少,今年只準備了500棵樹苗,開辟了郎茂山山頂的一塊荒地。
根據濟南市林業部門提供的數據,截至2015年2月,濟南市森林覆蓋率為35 . 2%,相比于2010年提升了1 . 6個百分點。“城區建設用地增長極快,在城區內再進行大規模增綠的難度很大。目前我們選取的植樹點主要是城郊的一些工程綠化地,比如正在整治提升的石崮森林公園。”濟南林業局的工作人員說。
種樹也要選準地 有些空地不能種 “我們鼓勵市民在空地上植樹種草,但在植樹前,需要先明確種樹地點是否已經辟作他用。”濟南市園林局工作人員表示,對于登記在冊的城區、郊縣綠化地帶,不僅鼓勵市民合理添綠,各級園林部門還會定期巡視,防止毀綠行為發生,但對于一些產權屬于其他單位或個人,并且另有用途的地方,園林部門則不建議市民種樹。
“之前就有很多市民,在城區或郊區空地種上樹,還會精心護養,但一段時間后發現樹卻被連根拔起了,原來是這里已經被劃給某個單位,即將蓋樓房。”經常有市民將這種事情反映到相關部門,認為這是毀壞綠地,但根據行政法規,一塊土地的使用權是歸產權人所有的。對此,園林部門也無能為力。
天橋區園林部門工作人員周先生也介紹,今年他們開辟的植樹點位于黃河堤壩附近,這是經過與黃河河務局商討,考慮到防汛抗旱等綜合因素后才確定下來的。“部分市民覺得黃河大堤附近可以大量植樹,但若不科學合理植樹,有可能會對黃河大堤產生不利影響。”
而在一些明確作為義務植樹點的地方,那種拿著鋤頭樹苗,來去自由的種樹行為也不被允許。所有的義務植樹點,無一例外地采取由組織方提供樹苗的植樹方式。
“我們都是要先接受報名,根據報名人數確定分發樹苗的數量。而對于市民拿自己購買的樹苗前來種植的行為,我們也是不建議的。”郎茂山植樹點的負責人王女士表示。
王女士介紹,這樣做的原因有兩條:一是大部分市民不熟悉當地土壤、氣候、地形等環境,自己拿來的樹很有可能因為不適應環境而無法成活;二是現在很多成規模的綠化均是出于景觀考慮,若是樹種雜亂不齊,其實是與植樹目的背道而馳。“像郎茂山植樹點,就只提供黃金槐和木槿兩種苗木。”
團體報名好管理 自行前往不安全 “已經打了好幾個電話,但都說不接受市民單獨報名,今年植樹節又沒法參與了。”市民鄭先生想帶著剛上學的女兒去體驗下義務植樹,可撥打了幾個電話后,很難報上名。在官方開辟的幾個義務植樹點,均以接納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為主。“單位組織的話較好管理,我們處理起來也方便。”某植樹點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該工作人員介紹,他們計劃在植樹點種植1000棵苗木,在一天之內就被預訂一空,基本上都是機關單位、大小型企業的集體“訂單”。
郎茂山植樹點、睦里閘植樹點則出于安全考慮,婉拒了部分想要參加植樹活動的老人和孩子。“郎茂山是一座石頭山,植樹點又設在山頂,每個植樹坑都是工作人員用水泥砌成的魚鱗坑。在這種環境下,老人和孩子來植樹確實有危險。”而睦里閘植樹點的工作人員也表示,當地地形不平,附近又有大片水域,若管理不當,很容易發生危險。
“對于想要參與植樹的個人、家庭,我們還是建議他們在小區或者單位的空地上進行栽種,既安全便捷,又能隨時進行照料,保證樹木的成活率。”園林部門的工作人員說。
記者探訪
那些年種下的樹現在還好嗎 齊魯晚報濟南3月11日訊(見習記者 張玉巖 記者 王杰 實習生 李天琪)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回頭看看,那些年我們一起種過的樹,現在還好嗎?記者探訪往年的植樹點發現,大部分植樹點的成活率較高,但是不少植樹點的工作人員也忍不住吐槽,有些市民植樹空有熱情,但是技術不到位,為了保證成活率,工人還要返工。
綠化帶植樹:成活率九成以上 2014年天橋區植樹節義務植樹點設在藍翔路道路兩側。記者10日沿著藍翔路步行發現:道路兩側綠化帶的植被頗豐富—— — 五米寬的綠化帶里,種植了木槿、欒樹、紫葉李、冬青等植物,不過樹與樹間隔較小,有些路段上十平米的綠化帶種植了多達12棵幼樹。
在藍翔路靠近二環北路處,雖然綠化帶里生活垃圾遍地,但樹苗都受到了較好待遇。拳頭粗細的樹干都已涂白,部分樹的樹干上都裹上了草繩,有些還挖有樹穴。“涂白用來殺菌,裹繩用來保溫保濕,樹穴用來灌溉。”天橋區園林局工作人員介紹稱,經過上述措施養護,該路段的樹苗成活率在90%以上。
此外,在世紀大道南北兩側也是多年的義務植樹點,道路兩側的綠化帶中有大葉女貞、連翹、小葉女貞球、紫葉李、法桐等多種樹種。部分小葉女貞球出現干枯、有掉葉現象,有些紫葉李則有折斷、被火燒過的痕跡。
山體植樹:八成樹苗需返工 10日,記者來到臘山山體南側。該處有一片面積兩三百畝的側柏林,是槐蔭區園林局在2013年植樹節時設立的義務植樹點。
“市民在2013年植樹節種的2000棵樹基本上都活了,不過80%以上的樹苗都需要返工。”一位工作人員稱,由于市民缺乏植樹技巧,植樹質量難以保證。市民植樹后,工作人員還必須巡查一遍,重新培土、澆水。“我們成立了一支由30人組成的養護隊伍,專門負責臘山樹林的栽種、灌溉等事務。”
跟臘山情況相類似的還有郎茂山。從2010年開始,郎茂山已經連續5年是義務植樹點。園林局工作人員介紹,去年在此種植了大概1500棵側柏,成活率可以達到90%左右。“這主要得益于平時的養護。”該工作人員稱,郎茂山正在進行山體公園建設,不同的片區承包給不同的施工單位,平時由施工單位來承擔林木養護的責任。
郊區植樹:村民擔心成活率低 長清區某村本來暫定為今年的一個植樹地點,但是臨到關頭,也沒能征得村民的同意。該村的林地今年要種植的樹種主要是核桃樹。嫁接過的核桃樹苗本身就不好成活,村民們擔心,沒有種植經驗的城里人來種樹后,自己還要再重新補苗補栽,既費金錢又費人工。
一棵核桃樹的樹苗成本在七八元,有的甚至是十元錢。一畝地上能種4 0 棵左右,光樹苗的成本就有兩三百元。在這種情況下,村民們寧愿花時間自己種樹,也不想讓市民前來幫忙。
擔心成活率的不只這個村的村民。去年,商河縣的義務植樹點在德大鐵路兩側,周邊種植了楊樹和柳樹,但是樹木是否成活主要靠天。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去年所栽的樹木,有些路段的成活率比較高,有些路段則枯死了很多,具體成活率并沒有統計過。
種上僅是開始,養護才是關鍵
種樹并非“挖個坑埋點土”那么簡單 齊魯晚報濟南3月10日訊(見習記者 張玉巖 記者 王杰 實習生 李天琪)探訪歷年的植樹點記者發現,成活率較高的地區,主要依賴于工人的養護。但是,市民在植樹過程中,由于技術不到位,讓工人重新返工的情況也不少見。管栽植也要問收獲,種樹也要講技術。
沒有后期養護的話 能活四成就不錯了 郊區部分地區因為后期養護不足,造成了成活率不高的問題。反觀市區內一些山體公園,則能保證90%以上成活率,這與專人養護分不開。
樹木種上后要連續三天徹底澆透水,之后一周再澆一次水,才能保證成活率。夏季天熱時還要注意水溫。白天在下午4點之前,由于水溫太高不適宜澆水,只能在晚上加班澆水。從山頂澆灌,山坡上的樹剛澆完,山頂的土壤又干了,只能每天都澆一次。
在石頭山上種樹,最好的方法就是像梯田一樣,壘起護欄,護欄里最起碼要用一米多深的土壤填埋,再在土壤里面種樹。成功養護一兩年后,基本就可以保證成活率。而濟南很多石頭山上的樹木大多是種在魚鱗坑里。在魚鱗坑里種樹,就像是在花盆里種花,沒有充足的土壤保持水分,樹根無處可扎,很難成才。郎茂山山頂的一部分魚鱗坑,幾位工人松土時,兩三鋤頭下去,就鋤到坑底的石頭表層。
施工單位的某負責人介紹,石頭山植樹要保證成活率有很大的困難,后期養護十分重要。如果養護得力,可以保證98%的成活率,但是等到施工單位交工之后,如果養護不給力的話,能保證40%的成活率就不錯了。而在植樹節種樹,雖然會有專業的技術人員做指導,但是不可能顧得上七八百人,后期少不了要進行重栽補種。
種完后還得再返工 市民空有熱情不行 濟南市生活廢棄物處理中心每年都有一定的植樹任務。今年,該中心作為一個對市民開放的義務植樹點,有3個區域需要進行種樹,準備了1000多棵樹苗。據負責人介紹,往年單位不對市民開放,但是都會在系統內部組織植樹活動。從往年的植樹情況來看,成活率還是比較高。
盡管今年組織市民前來植樹,但是管理人員并沒有覺得幫助他們節省了人力。“樹坑都是我們自己挖的,后期澆水也是我們進行管理。比較大的樹坑可以用機器挖掘,但是普通的小樹坑則需要人工挖掘,我們現在已經挖掘了七八百個樹坑了。”
去年北郊林場種植了柳樹、小櫻花以及紫葉李等多種樹苗,有四五片地,但是每一片地上都有一些樹需要拔出來重栽。“主要是深度和整齊度不能達標,樹種得太深或太淺都不利于后期的管理和養護,在整齊度上,有些樹種得歪歪扭扭,也不利于樹木成才和美觀。”
植樹也要掌握一套基本要領,做到“三埋、兩踩、一提苗”。目前大多數的義務植樹點都是把樹坑挖好,市民只需要往坑里栽樹即可。放置樹苗時要將根部扶正、枝要展開,這是前提。
栽樹時應分三次填土。第一次填土少許,在距坑頂一定距離的地方先停止填,在已填的土上繞樹一周,用力踩實,然后輕提樹莖、抖松,以保證樹根的呼吸暢通。第二次填土后再繞樹踩實。在第三次填土后,盡量保證與坑面平齊。
植樹點萬事俱備只等您來栽樹填坑 齊魯晚報濟南3月11日訊(見習記者 高寒 實習生 苑夢月) 植樹節之際,濟南市園林部門、林業部門開辟了多個義務植樹點和公園植樹點,供市民參與植樹活動。
在千佛山南側的饃饃山植樹點,工作人員已將植樹用的魚鱗坑砌好。坑內土層深度約為60厘米,屆時市民將樹苗放入后,再填滿土壤即可。據工作人員介紹,植樹活動在饃饃山山體陽面,當地山坡較陡,山體表面為裸露巖層,石頭為青石,土壤是普通褐土。工作人員表示,市民在這種條件下植樹,不僅需要專業人員的協助,還要注意安全。
郎茂山植樹點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山頂平地,另一部分是山坡坡底。在山頂,施工隊已經挖好土坑,而在山坡處,施工隊同樣已經砌好了魚鱗坑,等待市民前往植樹。槐蔭區睦里閘植樹點是小清河的源頭之一,處于黃河沿岸。黃河大堤上植被覆蓋率已經較高,今年槐蔭區園林部門計劃再植樹2000棵左右。目前,工作人員在堤壩上已經掘好了土坑。據植樹點負責人介紹,堤壩泥土較為松軟,市民在植樹時應嚴格遵守活動規定,以防對黃河大堤造成損害。
此外,園林部門提醒,在千佛山、英雄山等景區,目前山體綠化已經較好,不建議市民前往植樹,而在一些較為陡峭的山體,市民植樹前要先勘探當地土質,確定合適苗木,并在植樹時注意安全。在植樹后應注意護養,使其健康成長。
在幾個義務植樹點,市民或社會團體通過報名后,可以在植樹現場免費領取樹苗和植樹工具,在現場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完成植樹活動。而在園博園、植物園等公園景區,市民參加植樹活動則需要交納一定費用,便可入園游玩并參與植樹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