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青北線平直,但沿線工廠多,大車也多,很容易擁堵。周青先攝
濟青南線車很少,因為坡多,耗油也多,大貨車普遍不愿意走。周青先攝
擁堵已成常態的濟青北線擴容在即,但超負荷的車流卻成了影響擴容的一大難題。交通部門測算,一輛大型貨車相當于10-20輛小客車所占道路資源,而濟青北線偏偏大貨云集,如何將這里的大貨車有效引導至車流較少的濟青南線,便成了當務之急。既然濟青南線路寬車少,為何大貨司機不愿意走?春節前夕,記者跟隨幾輛大貨車,體驗了一下濟青南北兩條線的冷熱不均,也聽司機師傅算一算這一冷一熱中的經濟賬。
南線:坡多耗油,比跑北線多花200元油錢 2月7日早8點,30歲的高唐司機鄧金帥駕駛著載重38噸的大貨車,駛出了濟南零點立交。跑慣了濟青北線的他臨時改主意走濟青南線。
“要不是貨主催得緊,我們是不會走南線的。”坐在副駕駛上的劉鋼無奈地說,他與鄧金帥搭伴跑運輸多年,這次從聊城拉了一車玉米纖維送往膠州一家飼料廠,聽說前方唐王段出了事故,怕堵車耽誤供貨,才改走車少的南線。駛入濟青南線后,兩人一路上不見有大貨車。過了萊蕪,同向的油罐車開始多起來,但直到離濟南150公里遠的沂源附近,他倆才碰上一輛蘇N牌照的同向大貨車。
“我們大車都是跟著貨源跑,南線沿線城市可配貨的貨源少,多是一些濟南以西向青島或是黃島港的過路車,車流量自然比北線少得多。”劉鋼說。車駛過沂源境內的裴家大橋后,劉鋼接替鄧金帥開車。只見他連續換擋,貨車開始加速下坡。一段下坡過后,貨車有些打艮,發動機聲音發悶。這是一段長上坡,劉鋼趕緊減擋,貨車好像又有勁兒了,順利爬坡。
劉鋼憨憨一笑說,一年到頭跑不上1次南線,雖說是老司機,坡度大,剛跑起來還是不適應。劉鋼說,剛才經過了一段4600多米的連續下坡,為了減少上坡油耗,大貨車司機會在下坡時加速,靠慣性上坡,如果沖不上去,就得狠踩油門,那樣十分費油。同時,車拉的貨物太沉,上坡時如果不能及時減擋,很容易就被憋死。碰到連續的上下坡,連老司機往往都會手忙腳亂。劉鋼就一直沒閑著,不停地換擋踩油門。
劉鋼說,跑北線就不同了,固定擋位一直開就行。上午10點半,車還在沂源,劉鋼就指著儀表盤告訴記者,4個格已經空了1個多了,這個油量要是跑北線,差不多該到濰坊了。
記者發現,這一路上,雖然車少,但貨車的平均時速也就60公里左右,比走北線并沒有快多少。而劉鋼算了算,南線上下坡多造成了油耗高,耗時多,光油錢就比北線多花近200元,雖說最近油價降了不少,但運費也跟著降了。“這一升一降都是自己的錢,車損也大了,還不省力。跑長途貨運不管是自己當老板還是給別人開,大家都會算這個賬,跑南線不劃算,車自然就少。”
北線:沿線工廠多大貨車跟著多,擁堵成常態 8日下午3點半,記者從青島返回濟南,搭上了一輛走濟青高速北線往聊城送貨的河北牌照大貨車。車主鄭文廣是聊城人,他跑貨運往返于聊城茌平與青島。與別人不同,鄭文廣往青島方向一般走濟青南線,回程走北線。“走南線是因為送貨地點一般在諸城、膠州或黃島。卸貨后,再到青島港去裝貨,然后從北線回茌平。”
由于南北線都跑,鄭文廣坦言,南線車少又是三車道,的確比北線順暢許多。不過,鄭文廣說,走南線還是北線,司機要看的是送貨地點在哪兒。如果送貨到青島港,他也不會走南線,因為過跨海大橋會增加費用,走膠州灣高速堵車又嚴重。隨著春節臨近,很多工廠已停工放假,濟青北線的大貨車少了一些,路上還算順暢,鄭文廣的車速一直保持在70公里/小時左右。
鄭文廣說,“北線的路平直,但只有兩車道,大貨車車速提不上去,今天還算快的,平時也就在50公里/小時左右。”下午5點20分左右,章丘收費站以西11公里處接連發生兩起小事故,原本通暢的北線一下堵成一鍋粥,鄭文廣說,“本來覺得快過年了能一路通暢地回到聊城,結果還是沒躲過堵車。”緊跟著前面的車一點一點挪,鄭文廣說,這一停一起很費油,同時還要提防小車變道插隊,很容易發生刮擦。
這一堵就是兩個多小時,直到鄭文廣行駛到刁鎮附近,車流才慢慢變得通暢。被堵在路上的這兩個多小時,讓鄭文廣錯過了去貨場卸貨的最佳時機,等到了后不知道還有沒有垛位。鄭文廣說,在濟青北線行車,因車輛事故造成擁堵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希望北線能夠盡快擴容改造。
據介紹,濟青北線也并非全線擁堵,車流量最大的路段要數濰坊-淄博段。由于濱州、淄博、東營、濰坊四地分布著數十家大型企業,涉及所需鐵礦石、鋁礬土、原鹽、煤、原油、糧食、紙漿等原材料,其中8成以上依賴進口,主要從青島、煙臺、龍口等港口由公路轉運至企業,這直接造成了大貨車大量涌入濟青北線。在青州服務區,記者采訪了往返青島-淄博間拉貨的司機潘德友。他說,除非貨源在泰安、萊蕪或靠近濟青南線附近的地方,否則不考慮走南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