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念水餃生產流程圖
信網2月11日訊 臨近春節,到了
速凍水餃消費旺季,而水餃質量問題也成了市民關注的熱點話題。1月13日信報全媒體(熱線電話:0532-80889431)接到即墨任女士的投訴,稱在思念水餃中吃出一顆煙頭(詳見《思念水餃吃出煙頭 嵌在肉餡中呈絮狀》)。
無獨有偶,1月1日,網友“彩云達”發帖稱,在思念水餃中吃出了藍色的塑料片,有小拇指三分之二大小。1月11日,網友“楓葉szf”發帖稱,買了兩包思念三鮮水餃,包裝內均混有整條藍色的抹布。而在2012年,思念食品還曾被曝吃出創可貼、塑料泡沫和蒼蠅等異物。
對此,思念食品方面曾稱公司的生產線是全封閉的,不可能摻進異物。那么水餃里的異物又是怎么來的呢?
為了揭開真相,信報全媒體記者通過應聘,進入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工作。經過近半個月的臥底探訪,記者發現:不僅所謂的“全封閉”生產線其實是有裸露操作的,而且除了手機等金屬物品之外,包括香煙在內的物品完全可以帶進生產車間。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只要有一套工裝,即便是陌生人也可以自由進出廠區和車間,無人人核實身份。
思念水餃生產流程并非全封閉
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的新廠區位于鄭州市惠濟區英才街中段15號,即墨的任女士所購買的豬肉白菜灌湯水餃和網友“楓葉szf”所購買的三鮮灌湯水餃,就是新廠區二廠生產的。1月下旬,記者順利通過應聘進入二廠工作。根據生產流程,二廠內部又分為前處理車間,成型車間和包裝車間三部分,記者被分在了前處理車間。思念水餃車間,按照流程分為前處理、成型、包裝三大塊。其中,前處理主要指的是制餡和制面;成型是指機器包水餃;包裝是指將水餃按規格入袋封口包裝。
記者工作的面房,就是前處理中制面的小車間。在這里,從和面,到醒面,再到切面,幾乎全部是機器操作,工人只負責操作機器。在這個工作流程,是全封閉的。為了弄清楚生產流程,記者又來到了成型車間。
面、餡制作好后,即運進成型車間。成型車間是多條并行的流水線,每條流水線一側安放著多臺自動餃子機,其中餡料是需要由工人從別的車間運到成型車間,再投放到機器入料口的。而在運輸的過程中,餡料是暴露在外面的,車斗上也沒有封口。投料后,從一側出口,一個個包好的餃子直接滾到了流水線上。記者注意到,在每條生產線的末端,均坐著幾名工人,這也是一個需要人工干預的環節,相當于品質檢測,不過工人只是從外觀上進行觀察,將破損的餃子挑揀出來。
餃子經過速凍之后,就被傳輸到了包裝車間。在包裝車間,同樣是需要人工干預的,而在這里,記者也發現了網友反映的藍色抹布。
思念水餃使用的抹布
在包裝車間,記者發現了同款抹布
早在記者入職培訓時,就被告知,藍色的器具是打掃衛生使用,包括藍色的抹布、藍色的塑料刷、藍色的拖把等。在車間里,藍色的抹布隨處可見。
網帖反映的抹布水餃,里面的抹布,正是藍色的,工廠的工人辨認說:這是工作時用的藍色布,搞衛生用的。據有經驗的工人介紹,抹布整塊的混入水餃中,最有可能發生在包裝環節。而記者在包裝車間,記者也發現了這種藍色的抹布。
在水餃包裝車間,記者看到,這里是生產線的最末端,成品水餃通過傳送帶堆在一個個不銹鋼的操作平臺上,包裝工人站在操作臺邊手工裝袋、稱重。工人一手拿著敞開口的包裝袋,一手拿著大鏟子,從平臺上鏟起一堆水餃之后,倒在包裝袋里,稱重足量后即封口。一袋袋包裝好的水餃就可以裝箱銷售了。
抹布在什么情況下回混進包裝袋里呢? “打掃衛生時,抹布放在臺子上忘了拿走。傳送帶啟動的時候,傳送過來的餃子就會把抹布蓋住。一鏟子下去,就有可能連餃子帶抹布一塊倒進袋子里。”工人說:“雖然水餃包裝好后還會經過檢測儀檢測,但是檢測儀只是檢測金屬的,抹布是檢查不出來的。”
生產線曾因燈罩破碎停機
非金屬物質摻雜在水餃中檢測不出來的說法,得到了另外一件事情的證實。車間工人小崔(化名)告訴記者,就在2014年年底時,車間內發生一起意外,有一個頂燈的塑料燈罩破碎脫落,掉進了餡里,開始時沒有發覺,直到一片碎片把機器口給堵住了才發現。
“如果不是機器堵了,根本不知道餡里面混進去塑料片了,最后聽說整個批次報廢了。”對于這一次意外,多位車間工作人員跟記者證實此事。記者注意到,為了起到良好的照明效果,思念車間頂部安裝的頂燈多是熒光燈管,每個燈管都有底座。從發生時間上看,碎片事故與網友“彩云達”吃出塑料片的時間吻合,但是,目前還不能確認網友所吃出來的塑料片就屬于塑料燈罩的碎片。
思念水餃中出現的煙頭
煙帶進車間里,檢測不出來
水餃中,是否有機會出現煙頭?思念方面曾公開解釋稱車間是全封閉車間,車間內禁止帶入私人物品,所以水餃中出現煙頭幾乎不可能。關于吸煙問題,思念公司明確規定,車間內禁止吸煙,一旦發現,輕則罰款,重則直接開除。但是為了照顧有吸煙習慣的工人,思念在車間3層設置了專門的吸煙室,允許工人在休息的間隙,在該處吸煙。
為了防止將私人物品帶入車間,在車間門口,有專門的檢察人員,使用金屬探測器掃描工人周身,一旦工人身上帶有手機等含金屬的物品,探測器便會發出提示音。但記者發現,雖然車間有相關規定,但是包括香煙、手機在內的私人物品,仍然可以帶進車間。
由于香煙,不含有金屬,探測器是無法感應到的,與記者同行的幾名工人,經常趕上班時間,沒來得及將香煙放在儲物柜里,反而揣在身上。而且,即使面對手機,探測器也并非百分之百有效,記者多次發現,有工人將手機揣在褲兜里,正常通過,探測器從頭至尾也沒有響,這可能與手機的大小、材質有關 ,也可能與探測器掃描的距離或者位置有關,但結果證明,這種“檢查”有時候未達到預期效果。
思念水餃廠區人員進出不核實身份
號稱全封閉車間,人員進出卻不核實身份
思念號稱“全封閉生產”,但是記者在接受培訓時,并沒有看到工廠對人員進出管控的相關規定。在新廠大門處,設置有多名門衛,但是記者臥底的這近半個月時間,多次進出廠門,從來沒有發現門衛對進出人員進行盤問。廠區車間外門內有一名值班人員,坐在臺子后,她也并不檢查進入車間的人員,也不會過問是否屬于該車間。
在更衣室換好工作服后,到了車間正門,門口有兩名專門的檢查人員,負責檢查員工的指甲和著裝,同時拿金屬探測器進行檢測,只是防止個人將私人物品帶入,但是依然不會核實身份。
后來,記者在觀察到這一情況之后,進入多個車間探訪。并且以同樣的方法,進到了5公里之外的老廠車間。老廠的管理制度與新廠一致,記者同樣的經過了3重“門”,但是作為一張陌生的面孔,沒有人核查記者的身份。
后記:經過半個多月的臥底探訪,記者發現了思念食品諸多管理不規范的地方,也發現其在產品宣傳上有不屬實的地方。后續報道將在信網(www.qdxin.cn)刊發,敬請關注。
文/圖 信報全媒體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