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陶生 近日,河南省林州市政府網(wǎng)上發(fā)文征求民意:如果“林州市”改為“紅旗渠市”,是否也能給百萬林州人民帶來不爭的紅利?大庸原是庸俗得不能再庸俗的一個普通小縣,但自從改名“張家界”后,讓其在很短的時間內聲名鵲起,名揚海內外。 林州市政府想給林州改名的動機很明確,就是希望像張家界那樣通過改名來獲取“紅利”。光就城市的名字來說,并非不能改,而是不能亂改。成功的改名也確實可以給城市帶來實惠,從目前來看,張家界算是成功的典型,最大限度地利用和開發(fā)了旅游資源。但不成功的改名,也會讓城市付出沉重代價。一方面,這牽扯到浩大的工程,居民身份證、戶口、單位名稱、公司公章、地圖等都要改。當?shù)厥忻褚残枰L時間的適應;另一方面,改名也可能割斷一座城市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毀掉城市的文脈,因為過于強調一種特色,而讓其他傳統(tǒng)品牌黯淡無光。黃山市就算得上一個失敗的典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黃山市擴大至大部分徽州地區(qū),徽州地名取消,更名為黃山市。自此,徽州這座中國最有特點的徽派文化代表的歷史名城,就被一座山吃掉。而且,火車站、汽車站、機場統(tǒng)統(tǒng)以“黃山”為名。但事實上,黃山市離黃山風景區(qū)還有70公里。這一失敗的改名既是“自斷經(jīng)脈”,也給游客帶來諸多麻煩。
由此再看林州市的實際情況,就會發(fā)現(xiàn)它很難復制張家界的經(jīng)驗。當然,紅旗渠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比較知名,市民出去自我介紹時,也會增加可辨識度。但那又如何?紅旗渠畢竟只是一條渠道,自上世紀六十年代才開挖,能吸引外地游客去看這條渠道嗎?反觀林州,則是自東漢就有“林慮縣”之稱,金貞佑三年即有“林州”之名。而且,還有獨特的林州話。若改名為“紅旗渠”,則會讓一條歷史尚淺的渠道,將林州的千年遮蔽,這恐怕不明智吧。
當然,林州市政府目前還只處于網(wǎng)上發(fā)文征求民意的階段,此次引起媒體關注,很是意外。但不得不問的是,此前,究竟有多少林州人會關注這一政府官網(wǎng)?假如林州真有誠意,就要做到廣泛地征求民意,并召集專家進行論證,嚴格依照《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的程序來,決不能擅作主張。
畢竟,一個城市的名字不能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它不是貼在某些人臉上的金粉,也不是隨意更改的標簽。千萬別因一時的沖動,而斷了城市的經(jīng)脈。而管理者在這種時候,無為也是一種作為。(作者系島城時評人)
半島網(wǎng)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chuàng)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wǎng)-城市信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