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陶生 6歲小女孩得白血病,家人無錢救治。將求助信息發到網上后,一個自稱“炒作高手”的人打電話過來,聲稱能以事件炒作的方式為孩子籌集愛心捐款作為治療費,但是,要拿出一半捐款數額給他作為報酬。近日,女孩家人向媒體反映了這一怪事,希望能報道“炒作高手”的惡劣行為。 “炒作高手”竟然主動介入求助,要求分一杯羹,這無疑是對善心的極大戕害。一邊是白血病女孩的不幸家庭,另一邊是可能予以援手的熱心百姓,炒作者卻硬生生地插進手來,厚著臉皮來賺這種錢,顯然已經喪失了道德的底線,應該對其進行最嚴厲的譴責。而對白血病女孩的家人,則應該點贊。他們的拒絕是一種表態,是危難中仍然保持的良心之光。
然而不能不追問:炒作者何以看到了這種“商機”?近年來,五花八門的求助層出不窮。比如,前一段時間,四川男子王海林男扮女裝賣衛生巾的求助,在全國范圍內引起關注,數日內就獲捐150余萬元善款。還有,北京一男子夏軍表示愿做“人肉沙包”,為兩歲患白血病的兒子籌錢,新聞一經報道,一天內就收到十余萬元的捐款。這一方面反映出社會還是有愛心的,人們愿為深陷困境的陌生人慷慨解囊。但也讓人心生疑惑:究竟是否在炒作。客觀來說,在這樣一個網絡時代,獲取捐款的數量的確與是否能博取眼球有關。那些“炒作高手”正是從中看到了“商機”,才會打起捐款的主意。
覬覦之下,如何加強對個人捐款去向的監管,已到了必須考慮的時候。建議第三方介入對捐款進行監管。個人捐款不直接打入受捐助人或親友的個人賬戶,而是進入第三方平臺。然后受捐助者憑借醫藥費發票等憑證去報銷費用。這樣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專款專用,也可以打消某些職業炒作者從中分一杯羹的貪念。同樣,假如受捐人去世,剩余捐款也可以用于救助其他弱勢群體。這里也需要重提為慈善立法的事情,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就難以做出適當的約束,善心也難免會受到傷害。
從根本而言,依舊是社會救助體系不完善的體現。民間的救助只是社會救助體系的補充,但如今白血病等病癥頻頻出現,民間救助的熱情免不了逐漸降低,而無奈的人為了求助免不了花樣頻出,炒作似乎也就在所難免。惡性循環下來,公眾的善心依舊難免會被消費。只有社會救助體系健全了,問題產生的土壤才會消失,類似的事才會炒作不起來。(作者系島城時評人)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