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記者觀察,各地紛紛組織敬老活動,或聚餐,或文藝演出,或發放慰問品,或為老人理發洗腳,忙得不亦樂乎。有些敬老院的老人,甚至一天有好幾撥“接待任務”,一天要被洗好幾次腳。
重陽前后“
突擊敬老”,其效果不佳想必一目了然,特別是一哄而上之后的一哄而散,帶給老人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然而上述現象之所以周而復始,恐怕就不能將其歸結為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愛心泛濫”了。
盡管不能說上述行為是“作秀”,但其中“完成任務”的成分卻不言而喻。然而,正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對老人的關愛,如果不能做到身到、心到,那么結果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會讓一些老人不勝其煩。
此外,在重陽前后“突擊敬老”的,還有一些主打老年產品的商家。平心而論,商家利用節日擴大影響本無可厚非,但如果監管不嚴,很可能滋生詐騙行為,對老年人的權益造成侵害。
變“突擊敬老”為細水長流,首先應當實現關愛老年人機構、人員的專業化,避免一哄而上與一哄而散。就目前而言,應當鼓勵非盈利性民間機構廣泛參與到敬老、愛老的事業中來,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細則,對其活動進行有效監管。 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