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將至,老年人成了大家關注的群體。去銀行存錢,被理財經理忽悠誤買了保險 ;在旁人推薦下買了高收益的投資產品,最終投進了高利貸;誤信他人,把錢交給陌生人炒金炒銀,
老年人理財被騙落入
陷阱的案例比比皆是。該如何防騙?理財師教你幾個硬招:不懂不做,凡是沒弄懂的盡量回避;遇見產品先問是否保本,高收益高風險,目前收益率超過6%的產品,當心可能虧本。
案例:高收益和高利貸傻傻分不清 “投資門檻僅1萬元,期限一年,保底收益可高達25%,利息還按月支付。”家住薛家島的毛先生在一年半以前關注一家咨詢公司的高收益產品。但在收了不到一年的利息以后,投資咨詢公司卷款跑路,至今沒有拿到本金。不光毛先生喜歡在民間投資公司投資,不少老年人都傾心于民間投資公司的高收益。今年五十多歲的張女士稱,自己的策略是打一槍,換一個地兒,以降低風險。
2013年初,六十多歲的青島市民張大媽去銀行辦理定期存款,卻碰上了和銀行工作人員穿著同樣服裝的保險推銷員,向張大媽介紹了一個理財產品。“當時說的是和銀行的定期一樣,但收益比存定期的利息要高好幾倍,然后我就買了。”一年后,張大媽拿著憑證去銀行取錢,才知道自己的錢是買了一款保險,要連續買五年,十年以后才能取出;如果退保,需要交納違約金。
建議:老人理財保值第一 招商銀行云霄路支行貴賓理財經理趙婷建議,老年人時間多,閑錢也較多,但是大多數老年人都存在缺乏專業知識的問題,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花錢買來忽悠。
“老年人投資和消費都較保守,理財原則身體健康第一、財富第二,主要以穩健、安全、保值為目的。理財建議:10%股票或股票類基金,50%定期儲蓄、債券,40%活期儲蓄,資產較多者可合法避稅將資產轉移至下一代。”流動資產超過20萬元:20%~35%購買偏股型基金;20%~30%的資產購買保本型的銀行常規理財產品,30%~40%的資產購買債券型基金或國債;10%的資產購買貨幣型的基金,10%的資產存定期存款或購買實物黃金。
那么,老年人如何防騙?首先要仔細辨別風險。無論遇見什么理財產品,首先要看這款產品是否保本?由誰來保本?出現風險時拿什么來給你保本?老人應盡量挑選由國家、銀行等信用級別高的主體提供保本承諾的產品,回避自己不認識、不了解的主體提供保本承諾的產品,尤其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最好不要涉及。
另外,在交錢時一定要有合同為證,并且看清楚看懂合同內容。不管銷售人員推銷得多么天花亂墜,白紙黑字蓋了公章的合同上寫明了的才能算數。最后一定要警惕收益高的產品,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 ,天上不會掉餡餅,高收益產品一定高風險,遇到高收益產品,就要多長個心眼。“現在,收益率超過了6%的產品,基本都是不保本、有虧損風險的,盡量回避。”記者 王榮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