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節現場售票處
“去火車站怎么走?”“附近哪里有銀行?”“啤酒廣場里哪個大篷最有特色”……記者17日體驗啤酒節門票銷售,卻被游客與售票無關的問題給難住了。無奈 ,記者只能一邊賣票,一邊“百度 ”答案。有時候遇到語言不通的外國游客,還需要通過手機上的翻譯軟件進行交流……
一邊賣票,一邊上網求助 8月17日上午8:30左右,記者和工作人員一起來到西門的售票屋,準備開始一天的售票。和記者一同售票的全都是大學生志愿者。在來到售票屋之前,每個人都有一個黑色的包,上面用標簽寫著每個售票員的姓名等信息,包里面就是啤酒節門票。
因為上午游客不多,所以不忙。但是讓記者意想不到的是 ,除了賣票,還要面對游客千奇百怪的問題。“請問這附近最近的銀行在哪里?”一位游客這樣問,幸好記者對這一帶比較熟悉,于是便回答了這位游客。
除了問路之外,記者也遇到了一些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的問題。“能介紹一下啤酒廣場里的大篷嗎?都有什么特點?哪家最好?哪里能喝到最正宗的啤酒?”記者只能求助身邊的小伙伴,要是大家都不知道,就會用手機上網查找答案了。此外,一些游客也問過完全與啤酒節無關的問題。比如,“你知道去火車站怎么走嗎?坐哪些公交車能到?在哪里容易打到出租車?”“這里是嶗山嗎?怎么進山?需要往哪個方向走?”
空閑的時候,旁邊的小劉調侃道:“別看只是售票屋,其實也是個服務中心,來賣票的也需要是‘全能’,什么都要懂一點。”
遇外國游客得用翻譯軟件 有問題不知道還好說,要是連話都聽不懂怎么辦?特別是那些不講英語的外國游客。在記者的體驗過程中,就遇到了和外國游客交流的情況,結果是怎么交流的呢?是通過收件的翻譯軟件。
“你好,”17日中午12:00左右,記者的售票窗口前來了一位金發碧眼的洋姑娘 ,咬著嘴唇說出了問候語之后,就開始說起自己的語言。記者雖然不是英語專業,但是至少也是過了英語四六級,一些平常簡單的對話還可以搞定,但是不巧的是 ,這位姑娘說的顯然不是英語,于是記者聽她說了一通之后,還是愣在那里摸不著頭腦。她想要買票嗎?買多少張?買什么樣的票?或者她是來問路的?這些情景從記者腦中一一閃過。最后實在無奈 ,這位姑娘拿出了手機,打開了一個翻譯軟件,然后在上面按出一連串的字符,翻譯過來才知道,原來她是西班牙人,看到這里這么熱鬧,就詢問一下是什么活動。
雖然翻譯軟件翻譯過來的文字有些磕磕絆絆,語句有時也不通暢,但是記者還是通過手機告訴她一些啤酒節的信息,最后她在這買了一張門票,高興地進入到啤酒廣場,感受一下青島最有特色的節慶活動。
眼前無數雙手,售票也犯錯 和安檢一樣,下午五點以后,是一天游客最多的時候。“這時候天還不黑,等過兩三個小時,外面黑了,賣票就經常容易出錯。”志愿者小趙這樣說。前兩天他售票的時候,就是因為天黑人多 ,不經意間就犯了錯。
果不其然,到了晚上七點半左右,游客多了起來,詢問什么的都有。雖然是一手交錢,一手給票,但是小小的售票窗口前卻很難看到任何的面孔,只看見一雙雙的手:拿著錢要交的、交了錢等著拿票的、拿著票詢問的……雖然心里是仔細又仔細,但是身邊所有人都盡力加快速度,因為誰也不想外面的游客越積越多。雖然開著空調,可能是因為緊張,反而覺得晚上的時候比中午還熱,旁邊的小伙伴也都一頭汗。
就這樣一直忙到晚上9:00左右,大家才得以松一口氣。“之前也是晚上游客多,忙得眼睛都花了,最后清點統計的時候,出點錯都是難免的,”小趙說。
雖然沒有具體的統計,但是每個人估計一天經手的門票都能有上萬張。閑時很閑,忙時很忙,這可能就是票務最大的特點了。記者結束了一天的體驗,累得只想回到家倒頭就睡。
文/記者 張鵬 圖/記者 吳璟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李敏娜]
相關專題:
第二十四屆青島國際啤酒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