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2013年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發展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銀行
理財產品累計募集金額68萬億元,較上年大幅增長37.9% 。“但在這個看似銀行和理財者雙贏的背后,銀行始終是占據主動的”。島城一名股份制銀行員工告訴記者,如果市民購買一款理財產品沒有達到預期收益率,那么風險是由購買者承擔的 ,而如果這款產品的收益率高于預期,那么高出的部分都將進入銀行的腰包,市民對此一無所知。
調查:理財產品收費多寫在說明書上 “現在買理財產品,沒聽說有要交費的,相反銀行還經常給送小禮物呢。”經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常女士告訴記者。那么銀行年報中理財收益究竟從何而來?6月25日,記者采訪多家銀行理財師,得到的答案都是不收
手續費。島城一家股份制銀行支行理財師告訴記者,在理財產品說明書可能會有一些收費標準,但一般都不會向投資者進行太詳細的介紹。
那么,銀行銷售一款理財產品,有多少費用呢?以建設銀行發布的“乾元—日鑫月溢”開放式資產組合型人民幣理財產品風險揭示書為例,風險揭示書上詳細寫明了該產品的費用說明與收取方式。“本產品不另收取申購費用和贖回費用。本產品收取的固定費用為產品托管費和產品銷售費。其中,產品托管費不超過產品基礎資產日均托管規模的0.05%/年、產品銷售費為客戶投資本金日均余額的0.8%/年。扣除上述固定費用后,若基礎資產運作的實際年化凈收益率超過客戶預期年化收益率,則中國建設銀行收取超出的部分作為產品管理的費用;扣除上述固定費用后,若基礎資產運作的實際年化凈收益率不超過客戶預期年化收益率,中國建設銀行將不再收取任何費用。”
另外,在招商銀行的一款已發行的理財產品說明書上,明確列出了理財計劃的收益率(理財計劃收益率=理財計劃資產組合收益率-托管費率-銷售費率-投資管理費)。
提醒:不同銀行的收費標準不同 記者查看各家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發現,發現各家收費金額都不盡相同,同一家銀行的不同理財產品,收費金額也不相同,但每個理財產品都至少收取理財客戶的三項費用。首先是銷售服務費,銷售服務費要支付給客戶經理等人員,收費比例在0.5%左右。托管費也是購買理財產品時必收的費用,托管費是銀行為托管理財資產而收取的費用,收費比例為0.05%左右。還有一種收費是最不透明的,那就是“產品管理費”。“一般銀行對外介紹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是已經扣完費用的凈收益,但如果最終收益超過預期,那么超額收益會被銀行全部拿走。”
除了以上三種費用外,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還要付出一些損失。比如一款理財產品期限為60天,起息時間在購買之后4天,4÷60=6.67%,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折扣,如果銀行宣稱這款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是5% ,考慮到資金被實際占用的天數大于實際計息天數,客戶實際得到的年化收益率是4.5%左右。同樣的道理,到期時間并非到賬時間。投資者在銀行柜臺辦理贖回業務的時候,會被告知資金的實際到賬時間要晚2~5天,考慮到資金的時間價值,銀行說的年化收益率又要進一步打折扣。 記者 王榮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