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炎炎夏日,夜市大排檔總少不了兩樣,一是燒烤,第二就是
小龍蝦。然而,無論網絡上還是坊間,都有不少有關小龍蝦的傳言,小龍蝦是蟲子?它長在污水里,重金屬超標?外國人從來不吃?吃小龍蝦會造成肌肉溶解?這些讓食客在美味與安全間糾結徘徊:小龍蝦到底能不能吃?對此,食品安全專家逐一為大家解讀。
外國人不吃小龍蝦?
小龍蝦學名為克氏原螯蝦,和龍蝦有親戚關系,分類學都是“十足目”,龍蝦是龍蝦科、正螯蝦科或擬螯蝦科,而小龍蝦是蝲蛄科。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相當于人和猴子,都是同一“目”,但不是一個“科”。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副研究員鐘凱表示,小龍蝦跟常見的蟲子的確都屬于節肢動物門,但小龍蝦卻是如假包換的淡水蝦。
小龍蝦原產于墨西哥東北部和中 、南美洲,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日本傳入我國。小龍蝦在美國已經吃了上百年,是很常見的料理食材。美國用于食用的小龍蝦有98% 產自路易斯安那州,那里將小龍蝦選為州代表動物,并且每年都舉辦“龍蝦節”。
體內重金屬嚴重超標?
鐘凱表示,小龍蝦是雜食動物,生命力很強,能在污染水體生存,但是
餐館的小龍蝦多是養殖蝦,投喂的是動物性和植物性飼料。
小龍蝦的環境適應能力很強,能夠在污染嚴重的地方存活下來。但是它攝入的重金屬大部分被轉移到了外殼,隨著不斷生長和脫殼,這些重金屬毒素被移出體外。有些研究表明,除了外殼,小龍蝦體內的重金屬大多在鰓和內臟中 ,而鰓和內臟主要集中在頭部,人們吃的尾部并無太多重金屬,所以中毒的可能性不大。
其實,監管部門在日常的抽檢中并未發現小龍蝦重金屬超標的問題。北京曾對主城區生鮮小龍蝦抽樣檢測,結果表明小龍蝦可食用肉質部分中鉛、鎘含量,均低于國家標準。
終身攜帶肺吸蟲病?
鐘凱表示,南京曾經發生多人因“橫紋肌溶解癥”入院的事件,流行病學家從病人就餐史分析,懷疑小龍蝦是元兇。但專家對搜集到的樣品進行了檢測分析,并未發現異常,也沒有找到可能導致橫紋肌溶解癥的物質,最終這一事件被定性為“哈夫病”。而哈夫病是一類原因不明的橫紋肌溶解癥,一般是吃水產品后24小時內發病,除了吃小龍蝦,吃海魚、淡水魚都出現過類似案例。
對于小龍蝦終身攜帶肺吸蟲病,鐘凱說雖然這種可能性存在,但不是它的專利,其他水生生物同樣可以攜帶,比如蛙、螺、貝、魚、菱角。預防寄生蟲病的關鍵是燒熟煮透,尤其不要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小龍蝦,有些地方喜歡吃醉蝦,這是有風險的,酒能殺菌但未必能殺死寄生蟲。
吃小龍蝦要煮透
盡管一些有關小龍蝦的傳言并不科學,但專家提醒,小龍蝦和蟹類都是肺吸蟲的中間宿主,用烤、炒或腌等加工方法不能保證將體內可能攜帶的肺吸蟲囊蚴(幼蟲)全部殺死 。安全起見,烹飪時蒸煮溫度要保持在100℃以上,時間不少于10分鐘。
市民如果烹制小龍蝦,一定要到正規市場購買,烹制前可先在清水中放養,使其吐凈體內泥沙等雜質,并將蝦鰓、細爪剪掉,用刷子刷凈蝦殼,烹制時要蒸熟煮透;小龍蝦要現吃現做,盡量不食用隔夜蝦。記者 景毅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