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被錯過的風景
胡念邦
這是我青春最初成長的地方:一間不足六平方米的小屋,東墻上雖有一扇不算小的窗,室內卻永遠暗淡無光,白天也需開燈。窗外是一座大雜院,一個龐大的樓梯平臺連同它的水泥柱子遮擋了大半個窗戶。透過縫隙,看到的是大院里二樓和三樓外走廊上一扇扇緊挨著的門。每一扇門后面是一間小屋,每一間小屋都裝著一個家庭。高深逼仄的院子里,沒有陽光,沒有樹木,沒有草坪,年久失修的青石板,凹凸不平,殘破不全,永遠有污水在流淌……
或許是屋子狹窄、憋悶,除了極冷的冬天,在大多數日子里,走廊上的那些門都是敞開的。鍋碗瓢盆相撞的鏗鏘聲、喋喋不休的訓斥孩子聲、無所顧忌的笑罵聲、震耳欲聾的勸酒劃拳聲……如果你循聲去看,會輕易地找到它的源頭。同時,你還會不可避免地看到每個家庭所發生的故事,那大都是一些卑微、瑣碎、涂抹著悲劇色彩的傷心故事……這些故事連同噪雜的聲波,無可阻擋地穿過窗口,進入我的小屋。
我正坐在窗戶旁的一個木頭箱子前讀書。
那時,我很年輕,整日都坐在這里讀書。看著窗外日日上演的庸俗故事,我讀著發生在另一個空間另一個時間里表達高貴精神的陌生故事;在塵囂喧鬧的吵嚷聲里,我聽到了遠方傳來神圣而莊嚴的召喚。我深信,我的生活在別處;我人生的風景在未來。讀書,讓我有一種超凡脫俗之感,我總覺得自己似乎在優雅的閱讀中,升至渺遠澄碧的高空,遠離了窗外這噪雜而平庸的"風景"。
四十多年的時光倏然而逝,我已經抵達了當初所謂的"人生未來"。如今,我的窗外是一個花園。各種花朵,隨季節變更,次第盛開。此刻,正是夏季,綠樹濃蔭從窗口鋪展開去,一直到很遠。從白日到夜晚,四周靜悄悄。可是不知為什么,我常常在失眠的夜晚回到四十多年前我的那間小屋,坐在窗戶旁望著窗外那個大雜院。多年前,那個大雜院就被拆毀了,我那間小屋也永遠消失了。
今天,當在記憶中重新復原那個遙遠的窗口和窗外大院的風景時,我清晰地看到了當年沒能看到的東西。那究竟是些什么,我說不清楚。或許是這風景所承載的眾多家庭親切而溫暖的人性故事?但似乎應該有比這更具廣度和深度的東西蘊含其中,它沉潛在生活事物的深處,如同濁浪湍流未曾卷起的河底細沙,沒有人聽見它們無聲的訴說。那是艱難中的不屈,平庸中的不甘;是喧鬧中的質樸,無望中的渴求。在這一切之上的是千百年來生活的全部真實……可以說,文學甚或書籍的全部意義和價值,原本就是從這里出發,去尋求歸宿。
我四十年前的窗口外面,風景豐富多姿,色彩斑斕,極富美感,蘊藏著哲理,可是被我錯過了。如今只能在記憶和懷想中流連惆悵……
●作者簡介:胡念邦,青島散文學會副秘書長,
山東作協會員,第四屆老舍散文獎獲得者。
●作文題目點評:這篇作文題目雖然文體不限,但指向性較強。考生會首選寫議論文,會寫得比較順利。但難以寫出特點。若想出彩,還應寫成小說或散文,這需要學生平時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以及文體訓練。以文學體裁寫作文,更昜發揮寫作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