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子民 從今年起,全國正式執行高考加分項目調整方案,截至目前,31個省、市、自治區均已正式出臺高考新政。此輪大規模調整主要集中在體育、奧賽等縮減項目及降低分值上,更有多地奧賽獲獎者不再進入保送行列;與此形成反差的是,北京、浙江、四川等13個省份加分項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及見義勇為,有的地區甚至獎勵加20分。(5月26日央廣《中國之聲》)
高考加分是個敏感話題,備受廣大考生家長關注。高考來臨之際,這一話題再度炒熱,其中熱點之一就是高考加分項目調整中許多省份加入了思想品德及見義勇為項目。之前,人們普遍對各地的加分政策頗有微詞,除了少數民族考生、軍烈屬子女、歸僑子女等,還有三好學生、優秀班干可以加分,后來又擴大到了文體尖子生。2006年,教育部又新增5種特長生可以加分。一些地方也在積極創造考試加分對象,例如納稅大戶、金融高管子女等。有統計顯示,教育部規定高考加分的情況大約14項,但各地林林總總的優惠種類累計達到192項。加分亂象背離了其本來的愿望,逐漸演變為權勢的為所欲為,公然打著"素質教育"的旗號,實則是有權勢錢財者為"出身教育"開拓的另一條通道。因此,高考加分必須整肅,必須調整。完全取消加分恐怕目前還很難做到,畢竟加分也是一種激勵措施,用得好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問題在于加分既要有其合理性又得具備可操作性。
高考如同一碗水,"端平"是一個無限接近的理想值。我們可以理解制度或體制在這碗水上濺起不經意的漣漪,卻無法寬容人為因素讓這碗水故意傾斜失衡。這就是所說的合理性。高考加分本就是個讓人糾結的事情,爭執不斷,如果加加減減之間再喪失了透明度,就等于在嚴苛的高考制度上生生開了一道口子,給權錢等"能量"斡旋公關大開方便之門。透明度增加了,監督的眼睛多了,合理性才有可能得到保障。但是,有了合理性并不一定就能保證加分的公正性,因為有人的眼睛死死盯在權錢等"能量"斡旋公關上,加之同樣有人愛好權錢的交易,如此一來,合理的東西被人當作了漂亮的外衣,里面包裹著的仍然是不能見陽光的污穢。
加分項目中加入思想品德及見義勇為的項目當然可以理解,問題是如何保證其加分的合理性,那些喜好打擦邊球的人會不會想著法的鉆這個空子,生造出一些思想品德及見義勇為事例來套加分。因此,要想把好事辦好,就得有甄別好事的辦法和程序。思想品德及見義勇為該如何判定,由誰說了算,這些應該有一整套可操作的程序來保證思想品德及見義勇為的真實性,使這些分加得心安理得。
這就涉及到可操作性的問題。為思想品德及見義勇為加分首先得有個"定"、"鑒"的過程,然后還需要公示、評議的程序,最后得報呈備案,以防不測。"定"應該由校方依據事實和一貫表現來定,"鑒"應該由社會相關部門,比如司法、民政、文明委、團委等機構進行鑒別,完成這些過程后基本可以確定為加分目標,這時就該公示征求同學、老師、家長、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看有沒有什么貓膩。必須看到,這個過程說說容易,做起來難,這需要有一系列的"頂層設計"與配套措施以及細化的條文輔佐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