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隊隊員和志愿者沿運河堤岸撿垃圾。 本報特派記者 張中 攝
19日,在臨清城區的大部分運河河段,河水清冽,碧波蕩漾,當地人在河邊張網捕魚,聊天嬉戲。不過,自考察隊15日從北京出發,一路沿運河走來,仍有部分河段無人管理,河水發黑發臭,成為當地“害河”。
本報特派記者 喬顯佳 馬云云 發自臨清
城區多被建成公園
在北京通州通惠河流域,大運河森林公園成為當地人周末休閑的好去處。當地花了不少精力進行整修,尤其是大運河遺產小道,由柏油路、木棧道等組成,幾乎見不到垃圾,每天游人不絕。
天津市區的運河也非常漂亮,位于市中心的三岔河一帶風光旖旎,不少市民沿河垂釣。運河旅游也很火熱,不時有豪華游輪經過。為考察隊提供解說的天津社會科學院專家張獻忠說,天津在此段運河兩端攔壩蓄水,為市民創造了這片充滿魅力的水域,實現了河道與城市的共生共長。
另外,我省聊城市山陜會館前的運河、濟寧從太白樓到老陽橋段及棗莊臺兒莊古城段,因先期進行了整治管理,到處楊柳依依,成為所在城市最具魅力的區域之一。
郊野垃圾順流入河
相比一些城區運河,一些位于城郊或鄉村的運河河段幾乎處于無人管理、衛生失控的狀況。
在通州張家灣地區,大運河支線河水發黑、發臭,兩岸成為垃圾場。盡管才是5月中旬,河水和垃圾釋放的臭味已很是難聞。
河北青縣馬廠段運河,河道相對比較干凈,但水源不足,水草滋生。而距此不遠的盤古溝是大運河的相通河道,河岸卻淪為垃圾場。
位于滄州市捷地鎮水利樞紐上的一段運河目前由河北省南運河河務管理處負責管理,已經辟為A級景區,但其中一段因毗鄰村莊,成為村民傾倒垃圾的地方。
專家建議
設“河長” 管理衛生
目前山東沿運農村已經建立了一些垃圾點,安排專人管理,但總有一些人圖省事,將各種垃圾拉到附近的運河或支流中傾倒。對此,考察隊隊員、山東大學博士高繼習說,市區內運河通常有城管環衛、園林、城建等部門管理,城郊和鄉村則處于無人管理現狀。
濟南社科院副院長張華松建議,此前濟南在創建水文明城市中,將相關河域的村居、街道等單位負責人任命為“河長”,進行考核,效果不錯。目前無人管理的運河段也可考慮設“河長”,專門負責運河管理。
本報特派記者 喬顯佳 馬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