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滲透量會越來越少 離開泵站后,通過服務和應急隧道向前行駛,記者看到,跟兩側正常通行的隧道通道相比,這條隧道的道路顯得比較顛簸,隧道內的光線也比較暗。“平常我們在一天內要巡查隧道四次,每次大概半小時左右,因為隧道內的檢查點太多,總共二十多個檢查點位,我們一天下來也只能檢查十幾個,第二天可能就會涉及到其他點位。”
在隧道管理方面,
膠州灣隧道成立了專門的應急隊伍,負責前期應急工作。對于海水滲透的問題,有市民提出了質疑,“隨著隧道使用年限越來越長,隧道的防護措施是否會越來越老化,海水滲透是不是就越來越多呢?”
“我們之前曾經走過海底隧道,有些地方還挺好,有些地方感覺濕氣太重了,有些隧道的墻壁都能有小水珠滴下來,這是不是海水滲透呢?”市民提問說。
對此,管理人員介紹說,“我們通過海水滲透收集的管道,基本將所有滲透的海水全部收集了過來,而且還有防水層的防護,不可能出現海水滲透到隧道內部的現象。隧道內出現滴水的問題主要還是濕氣凝結形成的水滴,原因就是一些季節濕氣較重。”
青島國信集團技術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滲透海水越來越多,這是不可能的。理論上說,反而會越來越少,原因就是隨著海水的滲透,一些滲透的部分會進行鈣化,將一些裂縫堵死,從而會讓滲透的海水越來越少。實踐證明也是這樣的,從去年滲透海水的數據上來看,跟今年滲透海水的量相比,今年是稍微少了一些,隨著隧道的使用,滲透的海水量將越來越少。”
除了海水的滲透之外,影響隧道內部積水的還有惡劣天氣。“膠州灣隧道試運營期間,共經歷了35次七級以上大風,47次雷雨,冰雪天氣15次,迷霧天氣42次;隧道曾經遭遇9號超強臺風‘梅花’影響,最終依然安然無恙,安全暢通。” 文/圖 記者 谷朝明 郭振亮 王琦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