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亞醜鉞的前生后世

2014-04-17 05:50   來源: 大眾日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本報通訊員 徐波 蔣金廣  本報記者 于曉波  作為"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的商代青銅器亞醜(chǒu,讀音同"丑")鉞(yuè),靜靜地陳列在山東博物館夏商周展廳內,像在訴說著自己曾經的輝煌。

  亞醜鉞,1965年出土于青州蘇埠屯,通長32.7厘米,刃寬34.5厘米,方內,雙穿,兩肩有棱,器身透雕人面紋,人面五官微突出,雙目圓睜,嘴角上揚,口中露出城墻垛口似的牙齒,極富威嚴。因其口部兩側對稱地銘有"亞醜"二字,故得名"亞醜鉞"。與亞醜鉞同出的還有一件大鉞,鉞身上亦透雕有張口怒目的人面形。器身長31.7厘米、寬35.8厘米,重4.9千克。因這兩件鉞從造型到體量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出土后不久,較大的一件銅鉞即被調往北京,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展示,而亞醜鉞則得幸留在了山東博物館。

身世來歷

  在距離青州市(原益都縣)東北20里的蘇埠屯村東的埠嶺上,有一處以村名命名的墓地遺址——蘇埠屯商代墓地,它是山東省最為重要的商代遺址之一。這個地方出土青銅器的歷史由來已久,僅在解放之前,就有四次發現青銅器。

  第一次發生在1920年,村民陳俊在南嶺挖土時,發現了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銅器,遺憾的是,這件奇特的青銅器在當時并未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時光荏苒,一晃到了1926年,村民楊明喜又于北嶺中段挖出4件青銅器,其中有一件青銅鼎,底部還帶有銘文。與6年前的情形恰恰相反,這批青銅器一經發現,就立刻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當時國內正值收藏和買賣文物之風盛行之時,中國的大量文物被倒買倒賣,這件帶有銘文的青銅鼎也未能幸免,在倒賣文物之風的裹挾下去向不明。5年后,也就是1931年,蘇埠屯村又兩次發現了青銅器的身影。

  1936年1月,梁思永征得當時史語所所長傅孟真、考古組主任李濟之的同意后,派祁延霈到益都進行調查蘇埠屯出土銅器的情況。1月14日,祁延霈由北平動身,于17日赴青州,調查工作持續了4天。

  "(民國)二十年四月蘇埠屯農人掘地得之,中外古玩商咸視為金石中之珍品,故爭相購買,卒以索價太昂,未被買去。后為郭縣長(郭序三)所知,以為本縣文化攸關,遂以三百元收來,赴本館保存焉。"

  這是當時關于1931年蘇埠屯出土的青銅器所能見到的唯一的文字材料,保存在當時民眾教育館的器物說明卡片上。幸運的是,祁延霈遇到了張子元,這位先生擔任過益都縣民眾教育館館長,蘇埠屯銅器入藏該藏時正在他的任內,對這一情況比較了解,他的話自然也最可靠。他說:"第一次是民國二十年四月間……當時蘇埠屯一個姓陳的農夫掘地,在一段斷崖上看到了8件銅器,就用抓鉤去抓,觚被抓碎了,觶上也有抓鉤的印,當時濰縣同日本的古董商想買它,因索價太昂,未能到手。有人懷恨就報告了縣政府,由縣中出了三百塊錢,收歸縣有。當時放置于金石陳列所中,今歸民眾教育館保存……"。把這段話和器物卡片上的文字聯系起來,不難看出事情大概的經過。時局混亂、文化涂炭,不免心生哀嘆,幸有當時縣長深明大義,得以幸存部分銅器。

  1931年出土的銅器不只這一批。據張子元介紹:"第二次是在一塊平地上,拾柴的小孩看到地面露有陶器,于是往下挖,結果挖到一批銅器。后來賣給濰縣古董商,等縣中得到消息,只追回七件……"這七件銅器也放在縣民眾教育館展覽。

  蘇埠屯不斷出土的青銅器,證明了蘇埠屯的不同凡響。但已出土的青銅器所遭受的噩運,也著實令人痛心和惋惜。為了更好地保護古代文明,1965年秋,由山東博物館王恩田等數位學者組成的考古隊,開始了對蘇埠屯墓地的科學探索和發掘,至此,蘇埠屯墓地終于迎來了科學保護的春天。

  這次發掘在南、北嶺西部斷崖附近清理了4座墓葬和l處車馬坑。其中編號為M1的大墓引起了世人的廣泛關注,這座商墓是迄今為止除安陽殷墟以外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商代墓葬,亞醜鉞及同時出土的另一大鉞即發現于這座墓室宏大、隨葬品眾多、殉葬隊伍浩蕩的1號大墓內,可謂意義非凡。

  兩件大青銅鉞出土的位置在墓室北壁近墓道口的填土中,出土的過程頗具戲劇性。由于這處墓地盜掘嚴重,發掘之初幾無收獲,考古隊和協助工作的三十幾名農民朋友,都不免悻悻然。然而,北墓道露出來之后,人們的心情隨著一件大青銅鉞的現身而沸騰起來。如此奇特而形體巨大的青銅鉞,讓人震驚,也令發掘者們欣喜不已。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種欣喜只是一個開始。

  據考古隊的王恩田回憶,參與此次發掘的有一位姓張的老漢,看到別人發掘出了一件大鉞,而自己卻一無所獲,心有不甘,邊挖邊嘟嘟囔囔地抱怨,正在此時,只聽"咣當"一聲響,另一件青銅鉞像是抗議張老漢的抱怨似的,突然現身,躍入了人們的眼簾,讓發掘者們的心再次澎湃。這次出現的青銅鉞便是本文所講的亞醜鉞。

  可令人遺憾的是,亞醜鉞的這種出現方式,也對其自身造成了傷害,就是那"咣當"一聲,使得亞醜鉞的左下角斷掉了一小塊,仔細看來,現在亞醜鉞的左下角還有一塊修復的痕跡。但是,對于亞醜鉞來說,這點小的殘損,相對于其自身的巨大價值,可謂瑕不掩玉。它獨特的造型,精美的鑄工,尤其是其上鑄刻的"亞醜"銘文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鉞的功能

  古人選取當時最為精美的材料,不遺余力地制作出大量的玉鉞和銅鉞,其寓意和目的究竟是什么呢?關于鉞的功能,目前學術界大概有兵器說、王權象征說、軍事指揮權說、刑具說等幾種。

  兵器說是源于鉞似大斧,具有殺傷性,在古代短兵相接的戰爭中,可以作為武器用來殺敵。另外,因為這些大鉞表面大多都有或"猙獰"或"威嚴"的面目紋飾,這些紋飾裝飾于"斧鉞"類兵器之上,凸顯出"利兵"的肅殺之氣,令敵人望而生畏。所以從廣義上說,將其劃定為兵器不為過,故而有主張"鉞源于兵器"的"兵鉞"說。但是從實際的考古發現來看,相對于其他兵器如戈、矛等,鉞的出土量可謂稀少,而且大多只出于貴族墓。由此可見,就算鉞是兵器,也不可能是大規模使用的常規兵器,必定還肩負著其他功能。

  在古代文獻中,鉞也被稱為"王斧"或者"天鉞"。亦有文字專家認為,甲骨文和金文中"戉"字與"王"字在結構和讀音方面有對應關系,"王"字本鉞之象形。甲骨文中,"王"字寫法如斧鉞之形;在金文中,"王"字下面一橫如斧鉞之刃部。而且考古發掘的形制巨大的青銅鉞多出自帝王之墓,古籍中描述商王和周王列朝和出征時也都有"執鉞"、"把鉞"的描述,于是又有了"斧鉞"象征"王權"的說法。鉞作為王權的象征始于夏代,之后這一禮制被商和周承襲。商代幾座王墓出土的數件巨型青銅鉞鑄刻有令人匪夷所思的暴突環眼、闊嘴獠牙的猙獰面目,呈現出令人不敢正視的"獰厲"容貌,給人以強大的震懾力,似有不可冒犯的"天威"態勢,而這些"神鉞"又為帝王所持有,其與王權的關系不言而喻。

  除了王權的象征以外,作為王權權力的延伸,鉞可能還代表了軍事指揮權。古代天子賜給諸侯或者大臣斧鉞,意思就是授給他們以征戰殺伐的權力。《史記·周本紀》里即記載了商帝紂曾經冊封當時并未稱王的周文王為西伯,并賜鉞給他讓他用來征伐,同時還記載了周夷王曾賜鉞給虢季子,讓他用來征伐蠻方。《禮記·王制》里也有一段提及此處,"諸侯賜弓矢,然后征;賜斧鉞,然后殺;賜圭瓚,然后為鬯",唐朝經學家孔穎達將其注釋為:"賜斧鉞者,謂上公九卿得賜斧鉞,然后鄰國臣弒君、子弒父者得專征之。"意思是說,上公九卿得到帝王賜給的斧鉞,便有權力,可以征伐鄰國弒君、殺父的人臣和人子。另外,所賜之鉞的大小常常也代表了權力的大小,《史記·魯周公世家》就記載了一同在周武王身邊、輔佐周武王的周公和召公的形象,周公拿的是大鉞,而召公拿的就是小鉞。這里的鉞可能是做為儀仗使用的,也是權力的象征。因為"兵權"是來自"王權"所授,所以軍事指揮權實際上也是象征著"王權"。

  作為王權和軍權象征的鉞,同樣具備有生殺予奪之功,換言之,鉞在古代也是一種行刑的法器,用來施以砍頭、腰斬等刑罰。《史記·周本紀》里就曾記載,周武王攻克商都朝歌,紂王雖已自焚,但是武王仍舊趕到紂王自焚的地方,先用"黃鉞"斬下紂王之頭,并用白色大旗懸起,又對紂兩個已自殺的嬖妾,用"玄鉞"斬其首,以白色小旗懸起。從此處的記載我們可以推測,身為古代禮器范疇內的青銅器鉞,在其擔當刑具的時候,估計也不是隨便什么犯人都可以用的,正如《史記》里的記載,在殺像紂和紂的妻妾這類人物時才會用到鉞,而且因為紂和紂的妻妾身份地位有別,用的鉞也有所不同。

  總之,無論是代表王權、軍權,還是執行生殺予奪之功,鉞在古代都可謂是權力的化身,擁有著非凡的身份和令世人膜拜的崇高地位。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