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安寧陽縣泗店鎮大孟村,初春也是收獲的季節,守著五十畝的荷塘,春季賣藕種也能有幾十萬元進賬。是誰帶來了這筆紅利?村里人馬上會想到大學生女支書趙菊。
2009年從南山學院畢業,她回到寧陽當了大學生
村官。2010年,她擔任大孟村村黨支部書記。
幾年在農村的磨練,使29歲的趙菊沒有了一絲學生的模樣。黑乎乎的臉蛋、簡單的運動裝、大聲喊話,用村民趙廣蘭的話說就是“又樸素又潑辣”。“別看是個姑娘家,挖藕池、修馬路、挖藕、洗藕都和大家一起干。”在尚未修完的村后健身廣場上,村民許秀英說。
如今趙菊的身份已不單是大學生村官,她是鎮里的黨委委員,還是山東省人大代表,但回憶起這幾年在大孟村的經歷,趙菊的心情還是有些復雜。
當初雖然困難不少,但面臨的最大困難還是村民的不看好,“開始說我干不出滿月、出了滿月說出不了百天、出了百天就說不出一年就得走。”
第一年,她每天騎著電瓶車從幾十里外的老家到村里上班,晚上時常要在其他村干部的護送下回家,在理順一件件瑣事的過程中,趙菊也贏得了村民的信任。
2011年,這個潑辣的外來姑娘在村委改選中高票當選村支書。如今在大孟村做了近4年的村官,趙菊也開始撲下身子干起“大事”,跑上跑下爭取資金,坑坑洼洼的水泥路修好了,重鋪了自來水管管道,電送到村民家里,在村集體的機動地上挖了藕池,村集體也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