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國高校
畢業生人數727萬人,相比2013年的699萬畢業生,增長28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被冠以“更難就業季”稱號。近日,智聯招聘結合百度數據針對2014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進行了全盤分析與解讀,給出畢業生2014就業報告。智聯招聘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面向畢業生的職位發布量相比去年增長10.14%,畢業生就業競爭指數有所下降,但畢業生大多緊盯財務、人力、貿易等“高大上”職位,對一些小職位看不上眼。此外,IT等朝陽產業競爭力暴漲,而傳統醫藥、制造等行業有些遇冷。
專盯輕松崗位,選擇面窄 報告中指出,隨著我國30多年來的高等教育改革,本科生入學比例從1977年的4.8% 逐年升高至2010年的69%。研究生規模也“跨越式發展”,招生人數從1994年的4.2萬人激增到2012年的51.7萬人。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化全面走向大眾化。但多數家長仍然認為,藍領技工、第三產業等又苦又累,報酬相對較低的工作不適合手握大學文憑的畢業生;多數畢業生簡歷投放仍然瞄準政府部門、國企、外企等中端職位,而這些單位招收的人數卻在不斷減少。
從智聯招聘應屆生招聘數據庫的數據顯示來看,畢業生仍然扎堆財務、人力、貿易、高級管理等看上去“輕松”且“高大上”的職位,而忽視需求不斷增加的服務類、銷售類崗位。原因在于,一是對服務類、銷售類崗位的誤解,認為此類職位門檻低、工作壓力大、職責不規范。二是對職位的發展前景缺乏了解。職能性崗位往往上升通道短,有一定職位“天花板”;而看似低端的業務類、銷售類崗位能夠提供較高的績效提成,增加收入,職位發展通道也相對寬廣。智聯招聘調查也顯示,67% 的企業高管由銷售、業務崗位晉升,服務、銷售等崗位能夠幫助個人綜合能力快速提高。
報告數據還顯示,傳統“精英”企業如國企、外企、上市公司、明星企業的競爭力居高不下,而市場需求量大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鮮有人問津。長期以來畢業生對民營企業存在薪酬福利待遇低、工作環境差、發展空間小等錯誤認知。事實上,經過多年發展,多數民營企業已經走過創業階段,資本積累和業務基礎都在不斷提高。面對人才荒的瓶頸,也在不斷提升自身管理組織水平及薪酬福利待遇。“大眾化”的民營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渴求有增無減。
人才過剩,朝陽產業局部飽和 從智聯招聘數據來看,畢業生簡歷扎堆在IT、環保、能源、信息產業等朝陽產業,傳統醫藥、制造 、加工行業遇冷。從百度指數2013年12月畢業生搜索最熱門公司來看,前20名大多集中在互聯網、金融兩大行業,騰訊、華為、百度等成為校園招聘最受關注的公司。而招聘上升最快的企業當中,汽車 、科技 、制造成為校園招聘潛力行業。
資格證書的熱度間接反映了對應職位的熱度。房地產行業、金融行業的繁榮,刺激了對應資格證書考試的熱度。
資格證書從近兩年的搜索熱度來看,建造師、會計、司法考試是最熱門的三類資格/職稱考試,但是,人才市場上對初級人才的需求逐漸飽和,會計從業資格和初級會計證的熱度相比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有大幅下降。
智聯招聘認為,以往以高薪、高職、明星人物頻出為優勢的IT、信息、電子等行業,近年來受到廣大
求職者追捧。“人才熱”現象導致朝陽產業人才局部飽和。“程序猿”、“IT民工”、“碼農”等網絡名詞的出現,也體現了這些行業人才過剩、職位低、壓力大等特點。
從2010年至2014年的薪酬趨勢來看,朝陽行業的高薪優勢明顯喪失,而企業淘汰率高、人員流動過快等不安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職業發展。反觀醫藥、制造 、加工等傳統行業出現技術、生產人才巨大缺口,近年來薪酬增長速度驚人,正成為高薪人才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