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簡政放權突破口又在哪里
國家四部門對“權力清單”進行解剖分析
國務院審改辦近期公布了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匯總清單,涉及60個部門的1235項行政審批事項。這份“權力清單”是如何形成的?其對經濟的直接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今后進一步簡政放權的突破口又在哪里?圍繞這些問題,記者選取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工業信息化部、工商總局四個部門,對其“權力清單”進行了解剖分析。
發改委:進一步取消下放核準權
去年以來,發展改革委取消和下放了44項行政審批事項,修訂了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使得需要中央政府層面核準的項目減少了60%,同時把31項量多、面廣、單項金額少的投資補助貼息項目也下放給了地方政府去管。
目前,發展改革委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有25項,其中涉及國內企業投資的核準項目尤為引人注目,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運輸、原材料、機械設備制造、城市公用設施等基礎設施、基礎產業領域的重大項目,以及外商投資、境外投資的重大項目。被認為“含金量”較高。那么,還有必要保留這些權力嗎?
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指出,目前保留的核準事項關系國家安全和生態安全、涉及全國重大生產力布局、戰略性資源開發和重大公共利益,需要政府從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角度進行審查。
財政部:正在清理2個審批事項
目前,財政部保有18個行政審批事項,包括行政許可9項、非行政許可審批9項。去年以來,財政部取消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涉及政府采購、會計、減免稅、非稅收入減免、農業綜合開發、外國政府貸款等多個方面。記者從財政部條法司了解到,財政部保有的18個審批中又有2個行政審批事項進入清理過程中,包括:政府采購甲級代理機構資格認定、境外會計師事務所在境內設立常駐代表審批。
工商總局:登記制度改為“先照后證”
去年以來,工商總局壓縮了一半行政審批事項,目前還剩7項,分別是:企業核準登記、企業集團核準登記、企業名稱預先核準、商標注冊、馳名商標認定、特殊標志登記、特殊標志使用許可合同備案。下一步,工商總局將以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為契機,進一步簡政放權,特別是“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后,將進一步釋放市場主體的活力。
工信部:鎖定簡政放權突破口
“工業和信息化部最多的時候有56項行政審批事項,現在還剩下39項,主要涉及道路機動車輛生產、特殊工業品生產、電信和互聯網相關業務等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行政審批。”工信部政策法規司巡視員李國斌說。“下一步簡政放權的突破口仍將選擇在取消和下放后受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的事項,致力于從體制機制上給市場主體松綁,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創業的積極性。”李國斌說。本版據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