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消費者在石家莊市塔北路農貿市場選購蔬菜。 □新華社發 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0%,比1月份同比漲幅回落0.5個百分點,創去年2月以來的新低。專家分析指出,春節過后,天氣逐漸轉暖,蔬菜供應充足以及豬肉價格仍處下降通道等因素,是導致2月份食品價格回落的主要原因。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一季度經濟增速放緩趨勢可能延續,豬肉價格受需求下降影響仍將維持弱勢,預計一季度CPI同比將低于2.5%,年內物價上漲壓力不大。
CPI同比創新低
源于基數效應
上一次出現2.0%的同比漲幅,還是2013年1月份。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分析稱,由于去年2月份CPI環比上漲抬高了今年2月份CPI同比指數的對比基數。因此,盡管今年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高于1月份,但受對比基數抬高影響,2月份CPI同比漲幅比1月份有所回落。
對于未來物價走勢,多位專家分析指出,今年物價應當不會出現較快上漲,漲幅總體溫和。
百姓總覺得
錢袋子"瘦身"有些快
居民消費和支出結構的變化,使得CPI并不能完全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變化。望著不斷縮小的CPI漲幅,百姓卻總覺得錢袋子"瘦身"有些快。上海白領于水收入不低,但每個月扣除2000多元的房租以及6000多元的期房房貸后,所剩不到2000元。對她來說,每個月都需要有計劃地開支。"如果蔬菜、水果價格漲得太多,我就只能每次少吃點。希望到了今年夏季,菜價、水果價格不要波動太大。"
上海流通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汪亮認為,鮮菜、鮮果的價格波動往往具有季節性特點。"低價傷農,高價傷民。應針對低收入群體建立補貼機制,但仍有不少市民實際用于消費的收入有限,因此,最重要的還是要采取綜合措施保障價格總體穩定。"
荷蘭合作銀行食品及農業研究部總監陳煒舉例說,由于居民對乳制品消費的增多以及對品質的要求,不少企業把大部分資源用于生產高端乳制品,導致市場上平價奶稀缺。"對于低收入人群來說,要么只能選擇價格較高的乳制品,每個月對應支出增多;要么只能減少消費。"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鄭宇潔等人建議,為降低生豬養殖戶虧損、保持肉價相對穩定,國家應出臺臨儲政策收儲部分豬肉。
專家指出,讓百姓的錢袋子"自信"起來,既要進一步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更要兼顧各收入水平人群的消費情況,特別是要保證低收入人群對應基本消費品的供應。
(綜合新華社北京、上海、濟南3月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