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葛明軍 賈瑞君 本報通訊員 李崇輝 新年伊始,我國開始全面推行油品質量升級,汽油實行國Ⅳ標準,國Ⅲ標準汽油退出市場。
油品升級以后,在東營地區,93號汽油每升增加了0.22元,漲了價但有利于環保,公眾基本能夠平靜接受。那么從生產者的角度,這次升級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呢?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國Ⅲ升國Ⅳ難在哪里
1月13日,在勝利油田石化總廠,記者看到這兩種汽油。從外觀上看,國Ⅳ汽油更清澈,透明度更好些。石化總廠主管技術的王瑜廠長告訴我們,"從國Ⅲ到國Ⅳ,對煉化企業來說,是一次全新的跨越。"從產品上來看,最重要的區別是它的主要環保指標硫含量以及其他重金屬含量的不同:"國Ⅲ"標準的汽油硫含量不超過150微克/克,"國Ⅳ"標準的限值則縮減到50微克/克。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等排放量國Ⅳ比國Ⅲ汽油可平均削減30%左右。飽和蒸汽壓的嚴格控制更有利于減少汽油儲運環節的揮發,控制汽油夏季使用不發生"氣阻",冬季使用供油更順暢,烯烴含量、錳含量的降低使油品性質更穩定,減少膠質和沉積物的產生,減少對汽車油路和零部件的污染。
在霧霾成為社會關注熱點的今天,油品升級格外引人關注。這樣一個利國利民的好事,從煉化企業的角度,實行起來卻不是那么簡單。
除了技術方面的難題外,巨大的投資是煉化企業升級改造面臨的最大難點之一。就勝利石化總廠來講,這次升級改造,重點對油品加氫系統進行改造,汽油選擇性加氫實施了OCTM技術改為RSDS等100多項改造,配套完善了重油催化、加制氫等6套生產裝置,新建了柴油液相加氫、硫磺回收、酸性水汽提等生產單元,還有瓦斯氣再利用、污水回收、惡臭治理等30多個環保項目,僅設備投資就達數千萬元,加上改造運行費用,總投資達到上億元之巨。這對近年來利潤本來就不厚的煉化企業來說,無疑是一筆非常大的支出。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許多小煉化企業將因此難承其重,整個行業重新洗牌的日子已經到來。
降低排放,增產不增污
"雖然投資巨大,但作為中央企業的一員,我們要把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放在首位!"王瑜堅定地對記者說。
自2013年9月開始,勝利石化總廠開始對生產設備進行產品質量升級改造和裝置檢修。這次改造和檢修,是這個廠有史以來項目最多、管理難度最大的一次。
央企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樣,一切由國家"兜底",管理部門對他們有著嚴格苛刻的考核,經濟指標完成的不好,照樣會影響領導和員工的收入。
在這次改造中,勝利石化總廠新上了一套1萬噸硫磺回收聯合裝置,采用國內成熟的尾氣凈化技術,酸性氣回收率達到99%以上,每年可處理酸性氣體1.06萬噸;重油催化裝置煙氣脫硫脫硝改造,采用國內首套氨法脫硫脫硝技術,整個改造完成后,二氧化硫排放降低到每立方米200毫克以下,氮氧化物排放降到100毫克以下,粉塵排放降到50毫克以下。
這些裝置投產,既降低了排放,還能產出硫磺等副產品,看起來是雙贏的好事,但實際上,生產產品的價值,遠遠抵不上設備投資和運行費用,單從經濟上看是不劃算的。據了解,相當一部分環保設備都存在這樣的問題,這也是有些企業不愿上降排設備,甚至有設備不用的根本原因。但勝利石化總廠一直都在堅定不移地走著清潔生產、綠色環保之路,實現了油品質量升級,排放下降、增產不增污,用實際行動踐行"碧水藍天"承諾。
升級產品,更升級管理
煉化企業設備升級改造是一個系統工程。此次檢修,現場施工人員近4000人,外來施工隊伍40多支,每天車輛進出500多臺次,管理不好,極易發生各類事故,這樣的事例在國內外屢見不鮮。為此,勝利石化總廠將這次升級改造作為升級企業管理的一次契機,制定了嚴格詳細的《生產裝置開停工方案》、《外來人員、車輛進出廠管理規定》等一系列制度規定,進入施工現場的作業人員都經過培訓考核,持證上崗,并簽署HSE承諾書,有11名考核不合格者被拒絕入廠施工。檢修領導小組把檢修指揮部設在改造現場,及時組織協調實施改造方案、技術措施、物資調配、隊伍組織、安全施工等工作,還組織了由99名基層干部組成的"紅袖標"隊,每天深入到工地的每一個角落,對施工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安全質量督查監督,先后制止違章行為200余次。
至去年10月底,產品質量升級改造完成并通過驗收,11月19日裝置流程全線打通,到11月23日汽油產品合格,正式生產出了國Ⅳ汽油,這對于增強東營地區及周邊成品油供應能力,提升市場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