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彬(資料片)
姜培生(資料片)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改革”成為全民討論的核心話題和社會發展的焦點問題。全面深化改革如何落實?改革如何打破利益藩籬?這成為遍布全省各地和各行各業人大代表的關注重點。
每個章
都要跑四五趟 “審批改革今年有很大進步,但政策好更要落實好。”作為一名來自民營企業的
省人大代表,山東海王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春彬對基層企業的生存狀態可謂“門兒清”。
楊春彬直言,基層企業遭遇的“玻璃門”、“彈簧門”一直存在,主要表現在審批手續異常繁瑣。
“2011年,我們進行房地產開發,從拿地到公司注冊,前后需要26個部門蓋章,為蓋章每個部門都要跑幾遍,找了科員找科長,找完科長找處長,層層都要簽字,每個章要跑四五趟,完成審批過程要跑不下百余趟。”楊春彬現身說法。
對審批項目全部進大廳,楊春彬舉雙手贊成,但現實操作中仍然存在不同部門審批項目相互打架的問題。“這還需要各級政府統籌解決,各部門不要只看到各自的
部門利益。”
為此,他提出了“改進行政審批流程”的建議,就是要糾正行政審批中各部門各自為政的問題。
“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這被用來形容政策實施中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楊春彬建議,各項惠及民生的政策規劃山東大多制定完成,今年工作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政策的執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