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陽區青峰社區的小洋樓正加緊建設中,經常吸引來爬毛公山的游客駐足觀看。
“那是新家!”69歲的孫克紹手向山腰一指,順眼望去,一排排青白相間的小洋樓“躺”在水庫南段的平地上,樓群后就是近年來聲名鵲起的毛公山。通往新房路面被施工車輛軋得坑洼不平,孫克紹的腳步卻飛快 。“1960年,我家還住草房,刮大風就提心吊膽 。后來蓋了四間瓦房,一晃30多年過去了,瓦房也成了老房子,誰成想老了 ,竟有了這待遇。”話音甫落,新居已在眼前。歐式門窗、前后兩處花園,三層的小洋樓……孫克紹背著手,每處都看得仔仔細細。“你瞅瞅,不錯吧?”
自2013年6月份起,城陽區惜福鎮街道啟動青峰社區新型農村建設,全社區71戶居民,每戶均可分到一棟面積不小于200平方米的小洋樓,在改善居住條件的同時打造旅游小鎮。改造過程中,新居全在舊宅原址建造,未砍伐種植的果樹、不填湖,自然生態保護良好。“青峰社區為城鎮化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山東社科院人口學研究所原所長、山東省人口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崔樹義博士這樣評價。
一次改造小山村又鬧出大動靜 楊友堯是惜福鎮街道青峰社區的支部書記 ,青峰社區地處嶗山第二高峰三標山腳下,是惜福鎮街道轄區內最小的社區,僅有 71戶居民。由于周圍分布著奇石怪峰,青峰成為文人墨客尋古探幽的好去處。著名的旅游景點王喬崮就在社區東側,元末禮部尚書國子監祭酒還曾來崮攬勝,并留有詩句傳世。
當地人世代以種植果樹為主要生計,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經濟始終發展不起來。2000年,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該社區才解決了電力貧乏的窘境,2001年,社區才通上水泥路。“窮!當時就是典型的窮山村!”楊友堯對此毫不避諱。
2009年,青峰突然熱鬧了起來。這一年,隨著社區東側一座酷似毛主席的天然石像被發現,“毛公山”逐漸揚名,青峰社區成為近郊游的熱門景區。
2013年,青峰再次成為城陽當地人日常議論中的焦點——家家戶戶全住山間小洋樓。當年6月,青峰社區啟動了舊村改造工程,71戶居民將在明年搬進200多平方米的小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