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中國珠算成功申遺 熱議:誰還會用算盤

2013-12-05 06:01   來源: 青島早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一下五去四,三下五去二,一去九進一……"這些曾經如此熟悉的珠算口訣和悅耳的算盤聲漸漸遠離我們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電腦和計算器的按鍵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昨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宣布,正式批準中國珠算項目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珠算再次成為眾人熱議的焦點,究竟誰還在使用珠算?誰在學習珠算?早報在島城尋找"如意算盤"。

    新聞背景

    珠算成為非遺引起社會熱議

    2013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包括中國珠算在內的31個項目備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目錄。昨天晚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宣布,珠算正式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我國第30項被列為非遺的項目。珠算被公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據聯合國備選名單介紹,"珠算是中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伴隨著中國人經歷了1800多年的漫長歲月,它以簡便的計算工具和獨特的數理內涵,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

    據了解,2006年8月,安徽黃山市政府和中國珠心算協會,以珠算鼻祖程大位的《算法統宗》等為代表的一大批珠算巨著與算盤、珠算共同組成"珠算文化",聯合申報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2008年公布的第二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珠算(程大位珠算法、珠算文化)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以民間文化、傳統音樂、曲藝等分類的十個目錄中,珠算歸檔民俗。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田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珠算就像是書法一樣,不會是大眾普及,而應該是一部分人學習傳承,但大多數人在孩子階段,應該認識這種祖先創造的遺產。

    街頭探訪

    珠算口訣聲漸漸遠去

    "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三去七進一……"那些上學時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珠算口訣,你究竟還能說出幾句?昨天,記者走到臺東街頭,隨機采訪了40名路過的市民,其中能說出5句以上珠算口訣的市民占一半,大部分都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80后們則表示還有些印象,雖然說不上幾句,但聽到珠算口訣還似曾相識。20歲左右的90后和10多歲的00后們絕大多數對珠算完全沒有概念,只有一名6歲半的學齡前孩子,因為學習過珠心算,成為了所有人中珠算口訣背得最多的人。

    記者采訪發現,40名市民中只有兩名從事財會工作的市民能夠使用記者帶來的算盤,但他們也只是會簡單的加減法,復雜的乘法和除法已經基本上忘記了。

    單位走訪

    曾經的"鐵算盤"哪去了?

    昨天,記者走訪了香港中路和南京路上10多家商場、銀行和飯店,在收銀臺和服務臺上沒能找到算盤的身影,就算是在附近的會計師事務所和大型單位的財會部門內,會計師們使用的計算工具也都是計算機。但記者采訪了解到,這些從事財會工作的會計師們絕大部分在大學期間學習過珠算,有人仍然能夠熟練使用珠算。其中一名41歲的會計師王女士告訴記者,一手拿賬本,一手打算盤,她使用珠算核賬的速度不亞于使用電腦或者計算器,特別是加減法運算速度更快。她在家里算賬時,更喜歡使用算盤,但在單位沒有使用珠算的環境,使用珠算需要心非常靜,注意力非常集中,稍有干擾就容易出錯,即使使用得再熟練,一般要反復核算三四次才能確定無誤。王女士表示,不是大家不喜歡珠算,而是現在辦公都是無紙化電算化,財會人員只需要正確錄入,電腦軟件就能自動計算求和,大部分情況下不需要算盤進行計算。

    記者了解到,與城市相反,島城周邊的一些鄉鎮里,中老年人在財物交易計算時更加喜歡用算盤,特別是在一些小飯店或者雜貨店里,一些老年人因為計算器按鍵較小,顯示屏看不清楚等原因,更加青睞算盤。

    市場探訪

    算盤逐漸成為工藝品

    對于仍然使用算盤的人來說,現在想買把算盤也越來越困難。

    記者走訪了多家大型超市,各種計算器林林總總,價格從幾十元到百余元不等,但記者始終找不到一把算盤。記者隨后到昌樂路和利津路附近的一些文具用品商店,走訪了4家商店,店主才在柜臺頂上找出3把算盤,但這種算盤非常小,老板表示這種算盤不是給成人算賬用的,而是專門給孩子學珠心算的。一名從事10多年文具銷售工作的店主王先生告訴記者,在2000年前,算盤的生意還是非常火爆的,除了會計、出納和售貨員使用外,還有很多孩子上學也要用,但近年來買算盤的人已經很少了,他今年年初進了10把算盤,到年底只賣出去兩三把。

    記者發現,市場上的算盤除了給孩子用的小算盤外,還有用玉石、白銀或者紅木制作的工藝品,但這些算盤只能看不能打。

    學校探訪

    多數學生沒摸過算盤

    昨天,記者在島城多家小學、初中和高中學校門口采訪,發現大部分學生從來沒摸過算盤,一些小學生甚至從沒有見過真正的算盤。教小學數學的劉老師告訴記者,在她上小學的時候,珠算是一門很重要的數學課程,曾經有整整一個學期的時間,她每天都要背著一把大算盤去上學,在上學的路上嘴里還要跟唱歌一樣,背誦著珠算口訣,雖然現在她已經不會打算盤了,但這些口訣她還記憶猶新,她還記得有些淘氣的男同學踩著大算盤當滑板,或者把算盤珠卸下來當彈珠,算盤承載著她很多童年樂趣,但現在的孩子人手一部智能手機,上面都有計算器功能,已經很難去認真學習珠算了。

    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在上世紀90年代初,珠算曾作為必修課出現在小學課本中。但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取消了珠算,原因是珠算的計算功能被計算器代替,取消珠算教學可以為學生減負,此后的10多年間,珠算再也沒能回到中小學生的正式課堂上,珠算也只作為中國數學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計算方式,簡單介紹給學生們。

    珠算能否重新回到小學課堂?面對記者假設性的問題,劉老師表示,最大的難題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師資,當年那些精通珠算教學的老師們大部分都已經退休了,現在的數學老師對珠算并不是很熟悉,可以說很少有人能夠熟練運用算盤,即使經過培訓,短時間內也無法掌握珠算教學,單純的照本宣科,也很難讓孩子們學好珠算。

    幼兒珠心算頗有爭議

    相比珠算遠離了小學課堂,脫胎于珠算的珠心算教育,卻一度成為幼兒開發智力的熱門課程,10年前,島城的一些幼兒園都曾經開設過珠心算等學齡前智力開發課程。但在2007年,因為幼兒園進行"小學化"教育的現象非常普遍,青島市教育局下發通知,要求各學前教育機構嚴格按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實施幼兒教育,幼兒園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不得進行珠心算、早期識字和雙語等違背幼兒教育規律和幼兒發展特點的教育活動。

    在島城從事珠心算教學的幼兒培訓講師王峰告訴記者,學習珠心算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從學齡前開始的,他的培訓班里小的只有3歲,一部分家長是為了給孩子打下數學基礎,但更多的家長看重的是珠心算對孩子智力的開發。王峰告訴記者,珠心算是以珠算為基礎,通過實際撥珠訓練,到模擬撥珠訓練,再過渡到印象撥珠,最終在腦中形成珠像運動進行計算的一種計算技能,更形象地說,珠心算是把手里的算盤移到腦子里去,它從依靠算珠到脫離算珠,通過視覺、聽覺、觸覺把抽象的數碼變成直觀算珠印象,并在腦中快速完成計算過程。一般來說,孩子只需要學習幾個月就能快速心算,計算速度甚至遠遠超過成年人。王峰告訴記者,珠心算不是奧數,不是簡單地鍛煉孩子的記憶能力、計算能力,從長遠看,珠心算還會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和學習的毅力,很多孩子學過珠心算后,能夠更加安靜地看書或者學習,鍛煉了孩子的心性。

    但對幼兒學習珠心算,社會上始終存在著反對的聲音,尤其是一些小學數學老師,認為珠心算讓幼兒較早地掌握了知識和技能,上課時聽不進去,不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長遠發展。劉老師告訴記者,學過珠心算的學生,最初心算時要快于其他的同學,而且只要能堅持一直學習珠心算,心算速度確實比小學教育所學的心算要快。但問題在于,珠心算的計算方法有別于學校教育中的計算方法,作為小學生,一時間很難轉換過來,使得學習更加吃力,甚至造成一些學過珠心算的學生學不好數學課。

1 2 下一頁  顯示全文

相關閱讀

珠算 申遺 熱議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