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路匝道遲遲未能通車,對杭鞍高架路的整體功能發揮是很大的限制。記者 陸金星 攝
半島都市報10月31日訊(記者 馬正拓) 杭鞍高架路東向西方向通往內蒙古路的匝道一直沒有啟用。記者10月31日從市
城鄉建設委獲悉,目前內蒙古路匝道落地段只有約50米尚未按規劃實施,擬于近期復工落地,約2個月內建成通車。同時,計劃在內蒙古路上建過街天橋方便周邊居民出行。
據了解,杭鞍快速路是本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三縱四橫 ”快速路網體系中的重要一“橫”,全長6.2公里。其中,東向西方向共設“兩上三下”五個出入口,上行路口分別在南京路和山東路,下行路口分別在人民路、內蒙古路和環灣路。
自2006年12月24日建成通車以后,島城中北部城區的大量車流通過杭鞍高架路向外疏散分流,車流量日益增加。根據最初的設計規劃,內蒙古路匝道將把東向西方向的車流向杭州路立交橋以南分散,起到串聯東西部交通的作用。然而由于內蒙古路匝道始終未能投入使用,經杭鞍高架路進入遼寧路、臺東商圈等區域的車輛全部依賴于人民路下橋匝道,導致人民路下橋匝道車輛積壓嚴重、威海路交通壓力大。
10月31日,記者從市城鄉建設委獲悉,目前內蒙古路匝道落地段只有約50米尚未按規劃實施,計劃于近期啟動建設,約2個月內可建成通車。考慮到匝道施工對周邊居民可能造成的影響,在噪音方面,施工單位將采取防噪聲屏和降噪瀝青路面等技術措施,緩解噪聲擾民問題;在安全方面,將在匝道靠近人行道一側設置隔離安全護欄,完全隔離車行道和人行道,確保行人安全;在附近居民出行方面,正會同勘察設計部門做人行天橋項目前期工作,下一步將根據市民選址工作的進展情況擇機建設;在居民生活方面,地方政府將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城區綜合整治項目,對周邊環境進行整治,完善小區功能,改善周邊居民生活環境。
據市城鄉建設委有關人士介紹,內蒙古路匝道作為杭鞍高架路重要的出口匝道,如不及時貫通,將對杭鞍高架路等幾條城市主要交通線路的車輛通行造成影響。杭鞍高架路進入遼寧路、臺東商圈等區域的車輛,目前全部依賴于人民路下橋匝道,導致人民路下橋匝道車輛積壓嚴重、威海路交通壓力大。此外,杭鞍高架路主線車輛經內蒙古路匝道還關系著華陽路、長春路、遼寧路、臺東商圈以及利津路等居住片區約2平方公里區域居民的順暢出行。
探訪 爛尾匝道上長滿荒草
10月31日下午,記者來到杭鞍高架路內蒙古路匝道處實地探訪。由于7年來該匝道一直未落地,目前分叉口處由一排水泥隔離墩阻隔,在距離地面約1米多高的地方,匝道被一堵墻攔腰截住。
粗略估算,該匝道全長約800米,寬約6米,可容兩輛車同時下橋。由于7年未通車,原本已經建好的路面上已經有些破敗,兩側隔離護欄上的欄桿也斑駁不堪,伸縮縫中的填充材料已經爛掉,裸露的鋼筋也生了銹。再加上常年缺乏有效養護,匝道的部分路段已經長起了一人多高的荒草。更讓人覺得尷尬的是,這處匝道如今幾乎成了一個露天廁所,上面到處是糞便,散發出陣陣惡臭。還有拾荒的人在部分路段堆放了垃圾。
由于匝道接地路段距內蒙古路50、52號樓的距離只有7米,該樓座居民一直不同意施工,導致內蒙古路匝道至今未貫通。31日下午,記者來到內蒙古路50、52號居民樓,了解這里居民的諸多訴求。據居民介紹,這兩座樓始建于1989年,居住了90戶居民。
“一旦內蒙古路匝道這最后50米貫通,我們這90戶進出的道路將被徹底堵死。”小區居民王先生說 ,小區出路被堵后,一旦遇到火災或者是居民患病需要急救,消防車、救護車等都無法進入小區。
也有居民提出,由于兩座樓居住的以老年人為主,即使增設過街天橋,老年人整天爬上爬下也十分不便。“這并沒有解決我們的主要訴求。”幾位居民稱,他們覺得拆遷并異地安置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事實上,內蒙古路匝道遲遲未能通車,對杭鞍高架路的整體功能是很大的限制,往往成為島城車主吐槽的焦點。市政府也多次收到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建議完成匝道施工;廣大市民及社會各界也反響強烈,迫切要求盡快建成開通內蒙古路匝道,暢通市區交通,改善出行環境。記者 馬正拓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江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