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葫蘆種類 葫蘆諧音“護祿”“福祿”,加之其本身形態各異,千百年來,葫蘆作為一種吉祥物和觀賞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 。葫蘆種類有數十種,在我國有十分悠久的栽培歷史。
瓠子:有的地方還稱其為“棒子葫蘆”。形狀為不規則的圓筒形,長短粗細均不一,看上去像條大絲瓜。果實未成熟之時,外皮呈白綠色。成熟后,皮色偏白,質地不太堅硬。人們一般食用的瓠子是甜瓠子,而苦瓠子從外觀上看,跟甜瓠子沒有太大的區別,但肉質發苦不能食用。此外,瓠子還可以用來制作長形葫蘆器。
亞腰葫蘆:它的形狀長得像兩個摞起來的球體,上小下大,中間有一個纖細的“蜂腰”,所以它的名字叫“亞腰葫蘆”,俗稱“亞葫蘆”。亞腰葫蘆是人們對腰很細的葫蘆的一種叫法,它是葫蘆大家族中的一員,而果實高度在8至12厘米,橫徑2至3厘米的稱為小葫蘆。小葫蘆果實小巧美觀,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可制作小型的裝飾物和工藝品。
瓢葫蘆:瓢葫蘆是植物匏瓜的果實。匏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比葫蘆大,對半剖開可做水瓢。果實呈梨形的叫瓢葫蘆,瓢原本專指用匏瓜對半剖開制成的舀取器具,后來也有用木或金屬等制成的。
長柄葫蘆:下部渾圓,大小如扁葫蘆,上面有一個細長的柄,一般有一尺多長。這種葫蘆嫩時亦可食用,老熟后古代主要用來做葫蘆笙,現在則鋸開做勺或瓢。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