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80萬畝魚都養在哪?來瞅瞅地圖 據介紹,島城有水產育苗場3000多家,總育苗水體300多萬立方米,年育苗能力近100億單位,其中國家級水產良種場1處 ,省級水產原良種場27處 。海水育苗的種類主要有海參、鮑魚、海灣扇貝、對蝦、梭子蟹、大菱鲆、牙鲆等,淡水品種主要有吉富羅非魚、四大家魚等 。全市海水養殖品種20多種,主要包括海參、各種魚類、對蝦、貝類、藻類、三疣梭子蟹等,淡水養殖品種10多種。
其中屬海參、對蝦、鮑魚養殖為重點。目前,全市建設了育苗場近3000家,水體近300萬立方米,年培育參苗30億頭以上;海參增養殖面積8萬畝,年產優質刺參5000噸。2012年海參綜合產值50多億元。對蝦養殖則以日本對蝦、南美白對蝦、中國對蝦為主,養殖面積9萬畝,2012年產量2萬噸左右,主要養殖方式為池塘養殖和工廠化養殖,大多采用蝦蟹混養、蝦蟹貝混養等模式。
青島鮑魚主產區為嶗山海域,這里的海域海水清澈,環境穩定,適合開展鮑魚生態底播增殖,鮑魚養殖面積達到1.5萬畝。“去年青島市水產品養殖總量為120萬噸,養殖面積近80萬畝。其中海產品占到112萬噸。這樣算來,一年平均能上市民餐桌水產品,能有300斤,大概有30多個的品種。”記者從市海洋與
漁業局了解到,海產品養殖比較分散,而淡水產品主要集在膠州,其次是平度和萊西。主要是池塘養殖,以鯉魚、草魚、鰱魚、鳙魚四大淡水魚為主。
其中,膠州市“專攻”淡水養殖,去年水產品養殖產量近4萬噸,產值近3億元。目前,膠州市擁有國家級良種場1家,青島市級良種場2家,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3家,青島市水產品“十大品牌”2家,青島市無公害養殖基地15處。
3
如何破解“近海無魚”的現象 “可以說,青島是在大力推廣養殖。但在滿足市民餐桌的需求同時,使得近海‘超負荷’,漁民幾乎捕不到野生魚了。”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趙炳來說。而根據青島市的計劃,到2015年將加大水產良種應用率,繼續推廣半滑舌鰨、星斑川鰈、大菱鲆等魚類良種;“黃海一號”中國對蝦、“黃海二號”中國對蝦、“臺灣海峽”日本對蝦等蝦類良種;“蓬萊紅”櫛孔扇貝、南美紫扇貝、單體太平洋牡蠣等貝類良種;紫菜、海帶等藻類良種;優良品質刺參、金烏賊等其他水產良種。
不僅如此,按照計劃,到2015年,連片改造養殖池塘20000畝,建成10個千畝以上的標準化池塘養殖基地。在鰲山灣池塘養殖區,規劃面積2.4萬畝,適宜魚、蝦、貝、參養殖。到2015年,改造池塘面積12000畝,建成千畝基地3處。在龍灣池塘養殖區:規劃面積3500畝,適宜魚、蝦、貝、參養殖。到2015年,改造完成3000畝池塘,建成千畝基地1處。早膠州灣北部池塘限養區,規劃面積9400畝,適宜進行蝦、蟹、貝養殖。到2015年,改造池塘5000畝,建設千畝基地1處。
同時,要設9個網箱養殖區。分為位于車島東部、田橫島南部、嶗山灣南部、薛家島、靈山灣網箱養殖區,養殖規模達到連片30個網箱以上。箱體由HDPE材料制作,周長40米以上,網深8~15米。記者了解到,用這種規模的網箱養魚,單個年產量可以達到5噸以上。但是大量集中養殖帶來的水體富營養化,餐桌效應的加大,與近年來日益明顯的“近海無魚”現象,如何取舍?
未來發展
6000艘漁船將往深海走 對于普通市民而言,既想吃到魚,又能看見海里“養魚”。這該如何兼顧?青島目前正加快海洋捕撈業“走出去”步伐,鼓勵企業和船主“并小建大,拆舊建新”,改善漁船裝備,通過捕撈遠海魚,以解近海的“燃眉之急”。
記者了解到,青島現有近海捕撈漁船6000多艘,總功率17.3萬千瓦,45千瓦以上的漁船1000多艘。主要捕撈品種為:海鰻、鲅魚、鳀魚、小黃魚、帶魚、玉筋魚、鮐魚、毛蝦、鷹爪蝦、蝦蛄、章魚、魷魚、烏賊、海蜇等。
“不當漁民,當廚師!”這是紅島東大洋漁港的青島正杰生態魚廠經理王正杰悟出來的理。日前,他們完成一項創舉:將漁船改造成休閑游船。不打漁了,一層海上觀光,二層給客人休息吃飯。
“因為油價、人工費用太貴了 ,加上近海海洋漁業資源枯竭,出海也打不到多少魚。不光紅島,其他地方漁民也不愿出海了 。”按照《青島市“十二五”漁業振興規劃》,青島市已把休閑漁業作為一個重要的漁業經濟增長點來發展,全市休閑漁業已從漁家宴、漁家樂等傳統的以食為主的方式,向玩、游、樂并舉的方向發展。
“比如紅島蛤蜊節,就是休閑漁業的最好衍生產品,也被命名為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而據漁民們介紹,擁有500多年歷史的田橫祭海節,也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青島擁有國家級休閑漁業示范基地2處 ,省級休閑漁業示范點19處。全市休閑漁業示范點累計投入40億元 ,總面積達16萬畝,水面面積9萬畝,年接游客達140萬人。未來,能否給更多漁民增收?
由海鮮捕撈地變“加工地” 記者了解到,市海洋與漁業局已制定計劃,到2015年將培育省級以上休閑漁業示范基地30處,創建10個海上田園、海鮮品嘗、節慶休閑等休閑漁業品牌。“首先要發展以垂釣為主的休閑漁業基地。以近郊的池塘養殖基地為主,建設休閑漁業垂釣項目。以人工魚礁區和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區為依托,建設海上垂釣平臺。以捕撈漁船為依托,建設海上捕撈、垂釣項目。”工作人員介紹,今年起青島將重點開發海盜旅游項目,并推廣以“漁文化”為主題的漁業節慶活動。結合漁業節慶活動,開展觀海景、吃海鮮、購海貨、海洋科普展示等特色活動,實現市民游客與漁民的雙贏。
“如今,青島是全國第二大水產品加工出口基地,水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為歐盟、美國、日本、加拿大、韓國、俄羅斯等地。全市共有一百余家企業獲得美國HACCP認證和歐盟認證,成為國內獲此類認證最多的城市。”
市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分析說,雖然全市共有水產品加工企業240多家,其中,年出口創匯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32家,共與世界上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關系。2012年完成水產品出口創匯17.4億美元 ,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但青島漁業發展的標簽,卻將從海鮮捕撈地,逐漸向“加工地”轉變。
“由于受到海捕產量的影響,青島市將重點扶持海產品加工業。今年起,青島將建設養殖魚類加工基地。以鲆鰈類、黑鮶 、鱸魚等為主,培植3個龍頭加工企業,研究開發保鮮魚、即食魚、調味魚、腌干魚、魚罐頭、魚糜制品等產品,同時依托科研部門,利用魚加工的下腳料,研制膠原蛋白提取、魚粉和魚油開發等。同時建設海參加工基地和貝類加工基地。以養殖海參為主,培植10個海參加工龍頭企業,研究開發干海參、即食海參、保健品等產品。貝類以雜色蛤、牡蠣、扇貝等為主,培植10個貝類加工龍頭企業,研究開發冷凍品、干制品、調味品、即食品、罐頭制品等產品。”
按照計劃,到2015年,青島海產品年加工量達到10萬噸,年加工產值突破4億元。“通過形成產業發展,吸引更多的海產品在青島進行深加工,提高海產品的附加值,實現漁民、養殖戶和企業三方共贏。”
文/圖 記者 王宗陽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李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