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建成的海洋牧場成為海珍品的家。
潛水員勘察青島海域海洋牧場建設情況。
德國機器人來海洋牧場“串門” 先后兩次下海,近兩個小時的海上漂泊 ,潛水員帶來了利好消息,但這與承建方藍圖中的規劃還有一定的差距。這里要建成20個魚礁群;單位魚礁的體積為400立方左右,每9個單位魚礁組成一個魚礁群;魚礁群按間隔200米配置形成魚礁帶……
為了實施查看建設情況,公司還專門請來了德國機器人。這臺由中德聯合研制的 C-watch水下機器人在上個月潛入海底進行勘探。據青島海泉嶗山特色水產品工作人員鐘曉介紹,這臺機器人外形為箱式框架結構,“可以進行海底探測、拍照等等。”鐘曉稱。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海底勘測,機器人順利上岸,可由于青島地區海底涌流較大、海水相對渾濁,機器人也沒有能夠留下珍貴的海底圖片。
除了賺錢有利漁業修復 經過長達三年的建設,魚礁區資源生物明顯增多,投放時間較長的一些礁體已有大量藻類附著。投資上千萬元為魚兒蓋別墅,這活兒究竟值不值得干?海洋牧場的興建者們心中都有一本經濟賬。
礁區內的魚類多數為巖礁性經濟魚類,營養和經濟價值高,市場開發潛力大。漁獲方法主要是釣捕、流網和籠壺漁具,以活魚為主 ,銷售價格比較高。“建成后,年新增銷售收入1810萬元,年均實現利潤總額1172萬元。通過恢復海區漁業資源,增加海區捕撈量,可年增加漁民收入3000萬元。”這是海泉海洋牧場評估報告上的話。
“更重要的是一種生態效益。”嶗山區王哥莊街道水產辦相關工作人員稱。伴隨著海洋牧場的建設,增加近海可捕資源量,推動整個水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實現海洋漁業資源的修復和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通過人工造礁和海藻移植,創造穩定的近海局部水域生態系統。為各種海洋動植物的生長和繁殖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他說。
管理風險在于海水污染 海洋牧場能夠產生如此大的經濟效益,當然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幾次潛水難以留下照片就是一個縮影。“由于建設工程在海底,不可能像陸地一樣實時監控,這是建設過程中的難度所在。”鐘曉稱。
和建設相比,更難的是在項目建設后期的管理上。“人工魚礁的建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后期管護更是非常困難。”路國強透露。
據島城漁業專家介紹,興建海洋牧場最大的風險在于礁區發生嚴重的污染、赤潮或其他自然災害,造成增殖品種的品質下降或死亡,以及一定時期的海域環境破壞。因此,需要經常對人工魚礁區的水質進行監測,杜絕陸源污染物和海上其他污染來源,這樣可以避免人工魚礁區受到污染和破壞。
■延伸
公益性海洋牧場預計明年底完工 日前,記者從嶗山區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該區投資近5000萬元建設的全市首個公益性海洋牧場——嶗山灣海洋牧場進展順利,整個工程將投放漁礁體1萬多塊,目前已在會場灣人工漁礁區投放漁礁體1200余塊,兔子島廢舊漁船將于本月投放,預計2014年底全部完工。
據悉,該區域海洋牧場將先期建設會場灣資源保護型人工魚礁區,該人工魚礁區位于小管島西側,主要功能定位為資源保護型魚礁。在規劃區域內,共布置18個單位魚礁,以防止漁船底拖網作業。從今年9月1日起,嶗山區開始在會場灣投放魚礁體,計劃共投放41279塊,預計在今年年底投放完畢。
據了解,至去年年底前本市已建成王哥莊海域、五丁礁海域、大管島海域、石嶺子礁海域、齋堂島海域5處魚礁區,投放礁體110余萬立方,又新建了嶗山區海泉、黃島區高峪等兩處魚礁區。文/圖記者 周曉荷(署名除外)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