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島檢驗檢疫局從銅廢碎料中檢出的未擊發子彈。
黃島檢驗檢疫局從進境棉花中檢出外來鼠種亞歷山大屋頂鼠。
針對出入境人員,檢驗檢疫部門要進行健康衛生及傳染病疫情控制,而針對進出境的貨物,所實施檢驗檢疫項目遠比人多得多。連日來,記者經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同意,首次深入黃島口岸,一睹進境物品查驗現場的嚴防死守。而從跨境貨物中可搜檢出的東西也令人震撼:隨時可能引爆的武器彈藥、超強輻射性的鐳、中子、各種可傳播疾病的老鼠、蟑螂、蒼蠅……要把這些匪夷所思的危害因素從萬噸貨物中搜出來,無異于“大海撈針”,那檢驗檢疫部門是以何妙招做到的呢?
案情 銅廢碎料中查出未擊子彈 今年4月25日,一批從烏拉圭
進口的銅廢碎料抵達黃島口岸,該批貨物裝在2個20尺的
集裝箱內,黃島檢驗檢疫局在查驗區對這些銅廢碎料進行現場掏箱檢驗檢疫,復檢發現,這批貨物中居然夾帶有未擊發子彈,屬于罕見的進口金屬和合金廢料中夾雜爆炸性武器彈藥案。黃島檢驗檢疫局最終判定該批貨物環保檢驗不合格,出具《檢驗證書》和《檢驗檢疫處理通知書》,移交海關和環保部門處理。
黃島檢驗檢疫局衛生處副處長周慧軍介紹,炮彈、子彈等爆炸性武器彈藥常見夾雜于廢鋼鐵、銅廢碎料等有色金屬進口廢物原料當中,在外觀上與普通廢鋼鐵、廢有色金屬等較為相似,尤其夾雜于打包的廢物原料中,不易檢出。即使是散裝的進口廢物原料,也常因炮彈、子彈等體積較小而被貨物覆蓋,難以發現。
“炮彈、子彈等爆炸性武器彈藥除了在近期內發生過戰爭的國家和地區的進口廢物原料中常有發現之外,在允許私人持有武器的某些國家和地區也常因對槍支彈藥管理不夠嚴格而導致其混入并隨廢物原料出口。”周副處長稱,進口廢物原料中夾雜的爆炸性武器彈藥在裝卸、運輸等過程中容易因撞擊、擠壓等原因造成意外擊發,在再生利用冶煉熔化過程中也極易因高溫等原因產生擊發,危害極大,“進口廢物原料中夾帶的爆炸物由于沒有必要的控制手段,一旦流入社會,十分危險。”
現場 “三重門”測出超強放射元素鐳 今年4月份,黃島口岸檢出了全國第一例中子輻射超標貨物,并于9月退運出境,在2011年,曾在進境集裝箱測超標2230倍的天然放射性核素鐳-226。口岸是如何對進境物品監測核與輻射的呢?記者在黃島口岸北港查驗區,發現了口岸核與輻射檢測的“三重門”。
在查驗區的入口處,有一個通道式的監測門,入境集裝箱到港裝車后,都必須要從這道“門”通過。黃島檢驗檢疫局衛生處傳播檢疫科科長周偉告訴記者,這道門叫做“通道式核與輻射監測系統”,2008年購置,是所有進境集裝箱的第一道核與輻射檢測關。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輛輛拖載集裝箱的貨車從“通道式核與輻射監測系統”緩慢通過,周偉說,如果通過物的輻射量超過本底值的3倍,“通道式核與輻射監測系統”就會報警,“發現報警后再過一遍,如果再次報警,立即隔離,放置電離輻射警示標識,防止無關人員靠近,等待下一步的檢測。”
周偉所說的下一步檢測,就用上了第二重門,叫做“便攜式核與輻射監測儀”。“第一重門是確定是否輻射超標,第二重門就確定輻射源在哪個位置。”周偉解釋稱,確定位置的同時,還要用上“個人劑量計”,也就是第三重門,最終確定放射性物質、超標倍數。
今年以來,黃島口岸共篩查了2.5萬余個集裝箱,檢出11批放射性超標貨物,對全國口岸首次檢出的中子超標舊設備實施退運處理,另外10批貨物都是天然放射性核素產生的放射性,排除核恐怖事件后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