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早期有九種癥狀 老年癡呆癥目前尚無任何根治措施,因此早期診斷、早期干預至關重要。專家團隊特別提醒家人和親友應注意身邊的老人,留心他們可能已經表現出來的九種早期癥狀,如果有以下癥狀需盡早到醫院就診,避免疾病惡化。
1、記憶力減退。
尤其是記憶力減退是癡呆早期最常見的癥狀。經常忘記近期得到的一些信息,如約會、人名或電話,同時對上述所發生的一切,事后沒有印象。常被描述為“丟三落四”“說完就忘”。
2、不能完成熟悉的工作。
難以勝任日常家務,而這些家務通常不需要思考。例如,經常做飯的人現在卻不知如何做。
3、語言障礙,甚至連簡單的詞匯也不能表達。
每個人說話都會偶爾找不到合適的詞,但癡呆患者經常忘記簡單的詞語或以不恰當的詞語表達,結果說出來的話或寫出來的字讓人無法理解。
4、對時間和地點搞不清楚。
忘記今天是什么日期,即使在熟悉的街道也會迷路,分不清白天黑夜。
5、判斷力受損。
比如不分季節亂穿衣服,花錢沒有概念。
6、理解力下降。
癡呆患者可能很難跟上他人交談時的思路。
7、將物品或錢物錯放在不恰當的地方。
有可能把衣服放進冰箱。
8、情緒或行為的改變。
可以無緣無故地情緒漲落,極不穩定,也有部分癡呆患者表現情緒淡漠,麻木不仁。
9、性格改變。
糊涂、多疑、害怕、易激動、抑郁、淡漠、焦慮或粗暴等。
過度勞累高知人群也可能罹患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四病房副主任、黑龍江省康復醫學會老年癡呆委員會委員岳衛東教授表示,過去普遍認為老年癡呆多發于“無社交、無知、無愛好”等“三無”人群中,但近年來臨床發現,很多過度勞累的高知人群也可能罹患老年癡呆。
家住哈爾濱市的李奶奶退休前是一所高校的數學教授,是家里有名的“好記性”。近年來,老人對自己曾經教過的學生如數家珍,卻經常找不到東西。家里人想帶李奶奶到神經科檢查一下,李奶奶十分抵觸。直到有一天,李奶奶在自己家附近買菜,卻怎么也想不起回家的路,這才意識到自己可能患了“老年癡呆癥”。
岳衛東介紹,老年癡呆癥分為兩類,分別是以阿爾茨海默病為主的變性病癡呆以及血管病發病后的組織損傷為代表的血管性癡呆。阿爾茨海默病早期最典型的癥狀就是近期記憶損傷,遠期記憶力好,這就是很多早期老年癡呆的患者,反而對過去的事情記得很清楚,看起來“腦袋好使”。
醫生表示,近年來發現,很多高知人群用腦過度和不用腦都容易患老年癡呆。比較容易出現老年癡呆的高知人群普遍具有用腦過度、身心勞累、日夜趕工等特征 。原因在于,判斷一個人是否思維敏捷要看其分泌乙酰膽堿這種神經遞質的能力。如果能夠瞬間大量分泌,說明人的神經網絡發達。過度勞累影響了乙酰膽堿的分泌,對身體是一種傷害。
醫生表示,相比而言,高知人群老年癡呆癥發病率較低,但發病更具隱蔽性。針對高知人群的老年癡呆癥狀應當與過去自身情況相比較作為診斷依據。據新華社
心血管與老年癡呆密切相關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四病房副主任、黑龍江省康復醫學會老年癡呆委員會委員岳衛東教授表示,臨床實踐表明,心血管危險因素越多,發生癡呆的危險越高,應當引起重視。
岳衛東介紹,心血管危險因素具體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和吸煙飲酒等。隨著年齡增長,一些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可使認知功能進一步衰退。對于患有此類疾病的老年人群進行認知功能障礙篩查和早期干預,將可能對認知功能障礙的發展產生延遲作用。
醫生表示,發現老年人有認知功能障礙應警惕可能患有老年癡呆癥。認知功能障礙泛指由各種原因導致的不同程度的有意識精神活動損害的臨床綜合征。據新華社
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風險最高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志珺教授的研究團隊通過一項針對1480名社區老人的研究發現,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人群是老年癡呆癥的最高風險人群,提醒老人及其家人警惕一些早期癥狀。
輕度認知障礙是介于正常老齡和癡呆的一個過渡階段,記憶功能或其他認知功能減退的程度超過年齡和教育水平所允許的范圍,而又未達到癡呆,對日常生活無顯著影響。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主要表現為情節遺忘,對一定的時間、地點及具體情境相聯系的事件的識記 、保持和再現出現障礙,最容易發展為老年癡呆癥,每年有10%~15%的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轉換為老年癡呆癥。
張志珺教授研究團隊從1480名社區老人中篩選出38名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患者、35例老年恢復期抑郁癥患者及性別和文化程度相匹配的30例正常老年人為受試對象。研究發現,患者組全腦網絡連接強度和全局效率較正常對照均顯著降低,且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后扣帶皮層的效率損害更為顯著。據新華社記者 郭玉華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