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1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定于6月11日17時3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10日下午,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十火箭已開始加注推進劑。
神舟十號飛船將先后與
天宮一號進行自動
交會對接和手控交會對接。目前,天宮一號已完成
變軌調相和載人環境的恢復與建立等各項準備工作,靜待與神舟十號飛船的交會對接和航天員的進駐。
將在軌飛行15天
武平介紹說,參加這次任務的各系統與神舟九號飛行任務狀態基本一致。為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適應本次飛行任務的具體要求,神舟十號飛船和長征二號F遙十火箭分別進行了部分技術狀態更改。
武平表示,神舟十號將在軌飛行15天。飛船入軌后,將按照預定程序,先后與天宮一號進行1次自動交會對接和1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一號,并開展航天醫學實驗、技術試驗及太空授課活動。完成組合體飛行后,飛船撤離并返回著陸場,天宮一號轉至長期運營軌道。
目前,天宮一號運行在預定的交會對接軌道上,狀態穩定,設備工作正常,推進劑等消耗性資源充足,滿足交會對接任務要求和航天員進駐條件。執行神舟十號飛行任務的各系統已完成綜合演練,航天員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前各項準備已基本就緒。
三航天員分工明確
即將執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10日下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的記者見面會上首度亮相,并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在這次任務中,48歲的聶海勝少將擔任指令長,同時負責手控交會對接操作;47歲的張曉光擔任指令長助手,負責配合指令長完成飛船駕駛、手控交會對接、飛船撤離等任務,并擔任太空授課活動的攝像師;33歲的女航天員王亞平負責飛行器狀態監視、空間實驗、設備操控、乘組生活照料,并擔任太空授課主講人。
"與神六相比,這次任務飛行時間更長,試驗項目更多,風險挑戰更大,是一次全新的考驗。我非常期待進入天宮一號那個時刻。"8年前曾乘坐神舟六號出征太空的聶海勝坦言,神六任務結束后,他就時刻準備著再次出征太空。"無論將軍還是士兵,都因使命而光榮;只要祖國和人民需要,一聲令下,我們都會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為飛天夢等待了15年、首次入選乘組的張曉光和記者們分享了他對于"夢想"的看法:"十幾年的追夢歷程,有過收獲和喜悅,也遇到過困難和挫折,我深深感受到,人間萬事出艱辛。"他說,時代為實現夢想提供了廣闊舞臺,但機會從來屬于那些永不放棄的人;只有始終保持淡定的心態,持之以恒、腳踏實地,才能實現個人夢想。
王亞平說,即將在神十飛行中進行的太空授課是我國第一次太空科普教育活動,將通過天地互動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現象。她與大家相約在太空課堂見:"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我也期待著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
作息制度天地同步
張曉光介紹說,這次飛行將開展數十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項目,實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根據三名航天員的不同口味,專家們制訂了個性化食譜。
對于即將開始的太空之旅,來自"80后"群體的王亞平充滿期待。"在完成好科學試驗任務和其他工作外,我還將帶著一顆好奇的心去充分體驗失重環境下的太空生活。我平時喜歡攝影、音樂、籃球,也很喜歡旅行,但由于工作原因,平時很少有機會外出。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次太空之旅,會及時與大家分享我的所見、所感、所悟。"
見面會是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舉行的。處于三級醫學隔離狀態的航天員坐在一面巨大的國旗下、隔著一道玻璃墻回答了媒體的提問。記者看到,3人精神飽滿,狀態良好。
11日下午,航天員將從這里出發前往發射場,踏上執行神十飛行任務的征程。
神舟十號飛船參數
高度:約9米
重量:約8噸
腰圍:最大直徑2.9米
組成:推進艙、返回艙和軌道艙。
飛行速度:約每秒7.9公里,每小時飛行2.8萬公里,每90分鐘繞地球一圈。
飛行時間:在軌飛行15天,其中12天與天宮一號組成組合體飛行。
任務階段: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交會對接任務收官之戰,載人飛船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定型階段。
神舟十號
"神十"已經兩歲
與"神八""神九"是三胞胎
神舟十號發射前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童旭東、長二F遙十火箭副總設計師張智、"神十"飛船副總設計師李衛、航天八院副總設計師莊越介紹了各自試驗隊的任務準備情況。
童旭東表示,"神十既是交會對接的尾聲,也是載人航天應用的開端"。張智說,長征二F遙十火箭與遙九火箭的技術狀態基本一致,試驗隊此次的任務主要是使操作更加熟練。李衛也坦言,"神十"與"神九"相比,在技術上并無突破,僅增加了一項制導功能,以便其在追吻"天宮一號"時,能夠繞軌進行順追和逆追。
作為新面孔的莊越,重點普及了航天八院的尖板眼——目前僅中、美、俄三國掌握的
對接機構技術,據他介紹,該對接機構僅傳感器便有100多個,齒輪160多個,軸承400多個,堅固件700多個,各種零部件加起來達到3000多個。一位頭次采訪飛船發射的記者感慨道:"沒想到來東風航天城上的第一節課就是航天知識普及。"
李衛介紹稱,"‘神十’是2011年與 ‘神八’、‘神九’組批生產的,迄今已經‘兩歲’了。"
從"三胞胎"誕生那天起,"神十"并未閑著。據介紹,自2011年夏天起,"神十"便開始進行整船測試,至"神九"發射,已達900多小時。接下來,"神十"又進行了600多小時的整船強化測試,直至今年3月底入住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衛星廠房。
李衛告訴記者,因為是同批出產,所以其不僅與"神八"、"神九"的"身高"、"長相"一模一樣,而且體重、潛質也大同小異,所不同的是,"神八"升空時座椅上綁了兩個假人,"神九"上了3位航天員,而"神十"在"神九"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項繞飛的制導功能。
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參數
全長:10.4米腰圍:最大直徑3.35米壽命:設計壽命兩年組成:短粗圓柱體,有兩艙,前后各有一個對接口。結構:兩艙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實驗艙由密封的前錐段、柱段和后錐段組成,用于支持與飛船實現交會對接。資源艙為軌道機動提供動力,為飛行提供能源。
天宮完成變軌
靜待"神十"赴約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10日表示,天宮一號已完成變軌調相和載人環境的恢復與建立等各項準備工作,靜待與神舟十號飛船的交會對接和航天員的進駐。
自2012年6月29日神舟九號飛船返回后,天宮一號即轉入長期在軌運行。期間,天宮一號按計劃完成了在軌維持、有害氣體檢測、設備巡檢和定期狀態評估等工作,開展了電解制氧試驗、空間物理與環境探測和空間材料實驗等,在國土資源普查、林業、海洋、城市環境監測等領域開展了對地遙感應用,獲取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和成果。
武平介紹,天宮一號目前穩定運行在預定的交會對接軌道上,交會對接設備、環境控制功能正常,推進劑充足,消耗性資源滿足后續任務要求,各項指標均滿足航天員進駐條件和神舟十號飛行任務要求。
2011年9月天宮一號發射入軌以來,已在軌運行約620天,先后與神舟八號和九號飛船進行了4次交會對接。除了天宮一號外,中國還將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建立空間實驗室。
【動態】
遠望號測量船做好準備
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所屬的3艘遠望號航天測控船,日前均已順利抵達太平洋某預定海域,開始神舟十號飛船海上測控任務最后階段演練,等待神舟十號發射。
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共派出遠望三號、五號、六號3艘航天測控船執行此次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
6月為北半球熱帶氣旋和溫帶氣旋活躍期,遭遇復雜氣象海況的可能性大。針對此次任務特點,各艘遠望號測量船通過氣象會商、加強復雜海況環境下氣象預報等舉措規避風險,確保測量船隊安全抵達海域,圓滿完成任務。
出航以來,遠望號測量船已進行多次演練。作為陸海交接的第一棒,遠望五號船將承擔飛船入軌、變軌以及飛船與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等多個關鍵弧段的測控通信任務。
取消首次交會對接直播
神舟十號發射前夕,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通信總站學術廳召開神舟十號飛行任務中央新聞媒體采訪團全體記者會,來自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的100多名記者到會。
1999年以來,國內越來越多的媒體對我國的航天事業表現出非同一般的關注,相關負責人在表示感謝的同時,希望媒體對載人航天的報道常態化,該負責人坦言,此次邀請赴東風航天城采訪團記者人數的減少,就是對載人航天宣傳常態化的具體措施。
除了減少采訪團記者人數,"神十"發射還將減少直播場次、減少直播時間、減少專題報道、減少相關畫面、減少訪談。據了解,"神九"發射時,央視進行了包括航天員乘組與中外記者見面、航天員出征、飛船發射、飛船與飛行器首次交會對接、航天員返回等在內的6場直播,且飛船發射直播提前30分鐘開始。但此次"神十"飛行,將取消首次交會對接直播,而且飛船發射的直播最早只能提前5分鐘開始。
發射場加強安保
6月9日,額濟納旗公安邊防大隊的干警和某邊防連隊的戰士們在巡邏。
神舟十號飛天在即,發射場所在地的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公安邊防大隊全力以赴做好外圍安全保衛工作,確保"神十"順利發射。
【回顧】
神舟太空之旅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定于6月11日17時38分發射,三位航天員將再次踏上太空之旅。這是中國人第五次探訪太空。從1992年起步,1999年發射第一艘神舟飛船,短短20余年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先后突破載人航天飛行、多人多天飛行、航天員太空行走、航天器自動和手動交會對接,中國正在以令世界驚詫的"中國速度"飛向太空。
神舟一號
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
發射: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
返回:1999年11月21日3時41分
亮點:考核了飛船5項重要技術:艙段連接和分離、調姿和制動、升力控制、防熱和回收著陸。
神舟二號
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
發射:2001年1月10日1時0分3秒
返回:2001年1月16日19時22分
亮點:中國第一艘正樣飛船,它的各項技術狀態和載人飛船基本一致,發射完全是按照載人飛船的環境和條件進行的。
神舟三號
首次裝載了模擬人
發射:2002年3月25日22時15分
返回:2002年4月1日4時51分
亮點:搭載了一個特殊乘客"模擬人",這套擬人載荷系統可以模擬航天員在太空生活時的多種重要生理參數。還完善了回收過程安全著陸技術。
神舟四號
達到可以載人水平
發射:2002年12月30日0時40分
返回:2003年1月5日19時18分
亮點:神舟飛船在無人狀態下最全面的一次飛行試驗,還經受了零下29攝氏度低溫的考驗后成功發射,突破了我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
神舟五號
第一艘載人飛船
發射:2003年10月15日9時00分
返回: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
航天員:楊利偉(男)
亮點:首位中國航天員進入太空。中國成為繼蘇/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神舟六號
第二艘載人飛船
發射:2005年10月12日9時00分
返回:2005年10月17日4時33分
航天員:費俊龍(男)聶海勝(男)
亮點:中國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中國第一次將兩名航天員同時送上太空。以神舟六號任務的完成為標志,中國已經跨入了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計劃。
神舟七號
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
發射: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
返回:2008年9月28日17時37分
航天員:翟志剛(男)劉伯明(男)景海鵬(男)
亮點:翟志剛進入太空。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個實現太空行走的國家。
神舟八號
與天宮一號首次交會對接
發射: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
返回:2011年11月17日19點32分
亮點: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中第二步突破交會對接技術的關鍵。為中國2020年左右建立空間站奠定重要的技術基礎。
神舟九號
首次載有女航天員的飛船
發射: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
返回:2012年6月29日10時
航天員:景海鵬(男 第二次飛天)劉旺(男)劉洋(女)
亮點:劉洋成為中國第一個飛向太空的女性。未來,隨著載人交會對接的成功,中國將完全掌握載人航天三大關鍵性基礎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