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非京籍高中生張圖的逆襲故事,依然與資源、出身有關。一個張圖逆襲了,千萬個張圖依然還在
異地高考的路上艱難奔突 ,被迫接受身份 、戶籍帶給他們的不公。如果大學招生都不得設置戶籍、國籍、出身、年齡等門檻,個體高考逆襲才是屬于自我的真正榮光。
非京籍高中生張圖學習優秀但卻沒有在京參加高考的資格。父親無奈之下將其送進國際班,準備出國留學。父親的前妻,也就是張圖的媽媽已是美國公民,她稱美國可以直接給張圖國籍,以美國公民身份參加“
美國高考”。更奇妙的是,只要變成美國人,張圖又能在北京高考了。根據教育部的相關規定,在中國定居的外國僑民可持“外僑居留證”直接報名參加中國高考,還可以享受10分的優惠政策。
事實上 ,為了堵住國際高考移民的漏洞,教育部早在2009年就出臺政策規定,“自2010年起,來華留學申請人必須持有有效的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文件4年(含)以上 ,且最近4年之內有在國外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不過,人民網記者查閱《北京2013年高考報名條件》發現,定居中國的外國僑民在北京高考,具有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證書或同等學力,報名時持有北京市公安機關填發的《外國人永久居留證》或《外僑居留證》即可。從這項規定來看,擁有國外任何一個國家的國籍都有機會報名北京高考。
“當初是受盡歧視的隨遷子女,現在卻成了待為上賓的外僑。不僅可以在京高考,還能加10分”。張圖的高考逆襲故事,充滿了心酸與無奈、黑色與荒誕。同一個人,前一刻還在為高考資格四處奔走、茫然失措,后一刻,只需要稍微動用手中的資源完成身份轉換,便能在輾轉騰挪間成全命運的轉換,將美國公民、高考資格、高考加分統統收入囊中。
從某種程度上說,張圖的逆襲,與那些動用手中的權力、資本等各種資源優先享有城市戶籍、高考資格的群體,別無二致。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張圖經歷了更多的艱辛與折磨、無奈與辛酸,直到某個機緣巧合間,人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稀缺資源才突然從天而降——外地生張圖終于也拼了一回娘——這種逆襲,與勵志無關,而依然與資源、出身有關。一個張圖逆襲了,千萬個張圖依然還在異地高考的路上艱難奔突,被迫接受身份、戶籍帶給他們的不公,卻全然沒有逆襲的機會。
一個公平的社會,應該讓人人都享有各種權利上的平等,而不是讓每個人都被迫去尋找比中五百萬彩票幾率還小的逆襲機會。可以想象,如果連教育這種改變命運,打破階層板結的重要方式,都被人為以戶籍、出身、國籍設置門檻 ,那么社會各階層又如何真正實現自由流動,人們又如何能通過自身努力改變命運,完成真正意義上的逆襲呢?
這些年來,圍繞異地高考的爭議與博弈不斷,說白了,其實都是在包括教育福利在內的大城市戶籍福利的前提下進行的。嘗試剝離這種戶籍福利,或許爭議會少一點,共識會多一點。有學者因此指出了改變路徑:廢除招生配額制,所有的大學都自主招生,直接面對考生進行錄取和招生,而不考慮其所在省份。如果大學都不得根據考生的戶籍、國籍、出身、年齡等進行錄取,個體高考逆襲才是屬于自我的真正榮光。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