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不會有多少人想到,因涉嫌偽造國家機關公文、印章罪而被立案刑拘的“
房姐”龔愛愛,以及她在神木縣農村商業銀行的同事楊利平,在雙雙辭任副行長之后,目前在該行的“董事”身份仍得以保留。此外,記者發現 ,龔、楊家族曾在2004年分別以1500萬元、1900萬元入股神木縣大砭窯氣化煤有限公司。2010年 ,他們幾乎在同時將這些股份原價轉讓給了另一股東,在當時煤礦瘋狂升值的背景下,如此舉措讓人難以理解。當地知情人士透露,原價轉讓的目的或為規避股權轉讓所得稅。但這一說法尚無法得到證實。
□龔氏兄妹
農家子弟出身入股大砭窯煤礦
農家子弟出身的龔愛愛及兄長龔子勝,其生意軌跡的重要一步乃是投資神木縣大砭窯氣化煤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砭窯煤礦)?!胺拷恪饼彁蹛鄣男珠L龔子勝出資1500萬元。
“身份證事件”爆發后,在外界質疑龔愛愛資金來源時,她曾對外稱,其家族從事煤礦生意。當地知情人士透露,龔子勝早期亦在神木縣萬鎮鎮信用社做信貸員。當時的信貸員龔子勝是如何拿出1500萬元入股煤礦的呢?這個謎團迄今未有明確解釋。外界能看到的是,龔子勝1500萬元入股大砭窯煤礦的同年,龔愛愛已被提拔為神木農商行興城支行行長 。
當地政府職能部門人士透露,與貸款審核嚴格的商業銀行相比,神木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神木農商行前身)貸款程序頗為容易,“只要你有關系,即便沒有抵押物,只要有人信譽擔保,就能從里面貸錢出來”。
此前,神木農商行方面對外宣稱,龔愛愛已辭去神木農商行副行長職務。然而,記者查閱神木農商行工商資料后發現,龔愛愛神木農商行董事職務并未辭去。對此,當地不愿具名的律師稱,龔愛愛雖然被刑拘,但并不影響其在神木農商行的董事身份,除非在公司章程中對于此種情形有特別約束和規定。
□楊利平
已辭副行長職務,其父曾參股大砭窯
與龔愛愛的情形頗為類似,楊利平在神木農商行任職期間,其父親楊買昌與龔愛愛的兄長龔子勝,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參股了神木縣大砭窯煤礦。
公開信息顯示 ,神木縣科興特種水泥公司的董事長為楊買昌,2007年時,該水泥廠已占地40余畝,注冊資本1000萬。公司稱,神木縣政府大樓、神木縣人民廣場修建過程中,均使用了其水泥產品。
上述大砭窯煤礦“投資入股協議書”顯示 ,2004年11月8日,楊買昌攜1900萬元入股大砭窯煤礦,占總股本的19.79%。事實上,不僅楊買昌與龔子勝入股大砭窯煤礦的時間同為2004年11月,甚至兩人從煤礦的退股時間也同為2010年12月8日,可謂是“同進同退”。
楊利平父親參股大砭窯煤礦后一年左右,楊利平就升任神木農村合作銀行(神木農商行前身)董事。根據銀監會《 銀監復[2005]144號文件》顯示,楊利平在陜西神木農村合作銀行的董事任職資格獲得通過。2月26日,記者前往神木農商行聯系采訪事宜,該行人士以領導均不在為由拒絕了采訪要求,同時透露稱楊利平已于2012年2月之前離職。事實上,楊利平雖然辭去神木農商行副行長職務,其董事職務并未撤銷。
對于被傳與龔愛愛一同在SOHO購房、疑似持有3個假身份證的高引娥,網絡爆料稱高引娥與楊利平為夫妻關系,且疑似為神木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神木農商行知情人士證實,楊利平的妻子確實名叫高引娥,但并未在神木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上班,兩者應該是同名。
關注
煤礦瘋狂升值原價轉讓股權
神木煤炭行情的啟動是在2004年,之后的煤炭價格一路爆漲。
“2002年,神木的煤炭價格15元/噸都還沒有人要。大多數煤礦老板都是虧損嚴重,有的連工商管理費都交不起?!鄙衲究h工商局人士回憶稱。
然而,煤炭低迷的日子并未持續多久。上述神木縣政府部門人士稱,2004年下半年,煤炭的價格漲到了 65元/噸,2005年下半年漲到了200元/噸,2008年漲到了 600元/噸。此前報道稱,龔子勝從大砭窯煤礦退股時,帶走了7億元的資金。
事實上,從記者獲取到的工商檔案顯示 ,2010年12月28日,龔子勝入股大砭窯煤礦6年后,其與公司股東郭光勝簽署“內部股權轉讓協議”,將所持15.63%的股權全部轉讓給郭光勝。
上述“內部股權轉讓協議”顯示 ,龔子勝將15.63%的股權,以15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了郭光勝。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龔子勝入股大砭窯煤礦的出資額即為1500萬元,其在煤炭價格并未跌落到6年前的情形下,將股權以原價轉讓出去,頗為匪夷所思 。
被指有偷稅嫌疑尚未得到證實
幾乎是同一時間,楊買昌也將其名下的大砭窯煤礦的股份全部轉讓,接盤者亦為郭光勝。根據雙方簽署的“內部股權轉讓協議”,楊買昌將其名下大砭窯煤礦19.79%的股份,以等同于原始出資額的19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了郭光勝。
2004年參股的煤礦,5年后出售的股權為何沒有溢價?“這種不符合常理的事情也很好解釋,其在工商局留下的股權轉讓協議是給稅務局看的,主要目的無非是避稅。這種事情,只要稅務局愿意去查,肯定是要查出來的?!标兾鳟數芈蓭煼治龇Q。但這一說法尚無法得到當事人的證實。據《每日經濟新聞》
[編輯: 曹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