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港城的天空比前幾日清亮了不少。
文/快報記者 成新蕾
圖/快報記者 鄭欽澤
1月31日的一場寒風,吹散了籠罩港城多日的陰霾,下午4時許,煙臺市氣象局發布大霧橙色預警信號已解除,空氣質量也從前幾日的重度污染為主上升到了輕度污染以及良好級別 。然而圍繞為了
環保春節要不要禁放鞭炮的討論仍在持續,當延續了幾千年的
民俗傳統遇上了威脅人體健康的污染,如何取舍成了最根本的問題。
/觀點交鋒/
民俗應該為環保讓道 “如果是環境和風俗習慣有沖突,那我認為肯定是要先保護環境。”省政協委員 、山東鑫士銘律師事務所主任劉學信說,他贊成為了保護環境而在春節少放或禁放煙花爆竹。
“如果有兩者都能兼顧的方法肯定最好,比如放電子鞭炮,既能夠延續過年的傳統風俗,又能兼顧環保。”劉學信說,除了改變鞭炮形式,煙花爆竹的生產企業也可以從生產工藝上進行革新,例如在研發手段和燃放方式上,能夠生產出產生有害物質更少的煙花爆竹,這樣也不失為保護環境的一種方式。
民俗不該為污染埋單 當然也有人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市環保局一位相關負責人提出異議:“中國放了近千年的煙花 ,以前怎么沒有影響空氣質量?煙花爆竹的禁與放,都不是空氣污染徹底解決的根本。”
這位負責人說,就他個人觀點,讓老百姓為了減少空氣污染而改變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民俗,不僅不人道,效果實際上也微乎其微。“說到底,
禁放爆竹實際上是讓老百姓為政府的過錯埋單。環保的根本還是要解決好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之間的關系,不能犧牲悠久的民俗習慣來為由發展不科學引發的污染埋單。”
□解決方案
轉變發展思路,環保必須兼顧 “其實要從根本上治理霧霾,還是要靠政府改變觀念,不要偏向GDP,綠色發展才是更重要的。”劉學信在此次的省政協會議上,提出了一份有關霧霾治理的提案。
劉學信告訴記者,根據世界銀行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大氣污染占到了中國GDP的6%,而這6% 僅僅還是對大氣的污染,如果加上其他污染的話,即使是每年的GDP增長速度都在8%左右,拋開環境污染成分的話,實際上GDP并沒有多少實際增長。
“如果不顧及環境保護的發展,經濟即使發展了,也是進一步退兩步的發展。”劉學信說,如果發展不兼顧綠色環保,即使GDP再怎么增長,也沒有什么實際的意義。
劉學信表示,要從根本上改變觀念,政府首先應當改變發展觀念,不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發展經濟,要重視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
而另一方面,執法部門也應當依法治霾。“ 法律實際上賦予了環境執法部門執法的權利,但就是因為環境執法會影響到當地GDP的增長,環境執法部門很多時候會自己淡化自己的權利。所以,在依法治理環境這一方面更要加強。”
實時天氣
大霧橙色預警解除港城空氣質量轉好 1月31日,寒風雜夾著小雨,讓港城的空氣略微清新了一些,下午4時許,氣象局發布大霧橙色預警信號已解除。雖然霧氣仍未退散,不過港城31日的天空要比前幾天清亮了許多。下午3時,記者在省空氣質量發布平臺上看到,11個監測點中已經不見重度污染的蹤影,福山區監測站和中國農業大學的空氣質量達到良好水平。其他點位中,有6個點位的空氣質量呈輕度污染,其余3個點位為中度污染。據煙臺市氣象臺預報,大霧天氣將于2月1日結束。
[編輯: 張珍珍]
相關專題:
2013年山東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