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青島開海捕回50斤小魚蝦 沙子口漁民10年少千戶

2012-09-02 07:01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記者調查

  統計 沙子口漁民十年少了千余戶

  記者采訪了包括沙子口、王哥莊、即墨等地的多位漁民,無論是收購船船長,還是捕撈船的船老大,亦或開著小馬力船賺口糧的老漁民,都有同樣的感受:海貨少了,一年比一年難干了。受此影響,靠海吃海,依靠捕魚為生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2009年沙子口漁港碼頭的收購船有98條,是個高峰,此后就越來越少了。”郝振梅告訴記者,收購船的數量之所以越來越少,與人工費、油費上漲,漁業資源逐步萎縮不無關系。船老板李啟成直截了當:“人工費在五年內翻了幾番,油價每噸也漲了幾千元,但利潤空間卻沒有增大,在海上的時間越來越長,魚越來越難收,生意不大好做了。”

  徐公強是城陽區河套街道人,他告訴記者,現在老家的年輕人和老年人幾乎沒有出海捕魚的,要么出去打工,要么就做養殖,只有部分40歲左右的中年人還在從事捕撈生產,“光靠捕魚,賺得太少了。”徐公強說。即墨市田橫鎮周戈莊的劉從湖也告訴記者,這個在上世紀80年代幾乎每戶人家都出海捕魚的村子,如今千戶人家只有40多只船停泊在碼頭。

  據悉,去年嶗山區有大小漁船1400多條,今年減少到800多條。沙子口街道辦一名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據不完全統計,十年前街道還有1500戶從事捕撈的漁民,如今銳減至300多戶。

  出路 近海無魚,老漁民轉捕為養

  對于祖祖輩輩生活在即墨市田橫鎮周戈莊的村民劉吉明而言,十幾年前,甚至是幾年前的他,絕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與大海說“再見”。

  劉吉明今年48歲,從22歲那年就開始了自己的捕魚生活。“那是1986年,我和村里的9個人一起,買下了一艘100馬力的船,開始跑遠海捕撈。”劉吉明說,在村里,不少年輕人都是這樣開始與捕魚結緣。“春天到長江口外捕鯧魚,秋天到渤海灣里打對蝦 。”在劉吉明的記憶里,這種生活是愜意極了的,“我們把長50米左右的流網扔到海里,200條一起放置下去,下午下網,第二天一早就滿滿地全部都是海貨了。”雖然每年都有幾個月長時間漂在海上,但一年一萬元左右的收入,還是讓劉吉明和他的同鄉成為了那個時代令人眼紅的“萬元戶”。

  到了1997年,捕魚的生意越來越好,合伙人太多擠壓了彼此的利潤空間,一狠心,劉吉明自己買了艘40馬力的船,開始了近海捕撈。“來回三個小時一網,每天從早上五點干到晚上五點,差不多能下三次網。”劉吉明回憶說,那些年九月初到大雪期間,好的時候一網就能網上百斤海鮮,一天就能賺一千多元錢:“尤其是立蝦 ,一宿就有100多斤,一斤能賣8塊錢呢。”在接下來的十年時間里,劉吉明的年收入基本上在7萬左右。

  然而,好景沒有一直持續下去。“差不多就是五年前,感覺魚越來越少了,尤其是立蝦 ,少得厲害。”海貨越來越少,面臨著養家糊口重責的劉吉明反復權衡,在2010年離開了在海上漂泊的日子,全心投入了自己的新行當——海參苗養殖,從一名捕撈漁民變成了一名養殖戶。

  “我當時也想過養船出海。”劉吉明坦言:“但周圍的漁民最好的一年也不過10萬的收入,還要終日漂在海上,養海參的一年能有四五十萬的收入。”近海漁業資源衰竭,利潤空間有限,讓許多老漁民離開了大海,劉吉明轉捕為養絕不是個例。

  無奈

  設休漁期難止“絕戶網”

  靠著一片海,卻不能吃到品質最好的海貨,靠著一片海,卻不能讓它成為持久富足的源泉,這就是青島市民和漁民面臨的無可奈何。在這背后,過度捕撈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原因,以對蝦為例 ,每年春季準備洄游到黃渤海產卵的母蝦,在經過福建、浙江附近海域時,就被一些漁民使用電脈沖捕撈走了,連魚子蝦孫都不放過,成了人們的盤中餐。

  事實上,為了讓魚兒休養生息,我國從1995年起開始實施伏季休漁的政策。“政策好,可恨的是那些趁著休漁期還偷偷出海的。”船老板李啟成說。記者采訪了解到,每年休漁期期間,都會發現一些違規出海的漁船,其中不乏采用絕戶網進行捕撈的。就在臨近開海的8月30日,海泊河邊防派出所官兵對漁船進行突擊檢查時 ,發現了一艘小船,船主劉某正忙著下“絕戶網”。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魚蝦 開海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