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何時買房讓年輕人很糾結。 記者 陸金星
如今,李滄區東部成為年輕人的置業腹地,當年的浮山后,讓先期購房者撿了大實惠。記者 張偉
買房話題縈繞不絕地貫穿著近十余年來樓市的發展,買房成了置業者“又愛又恨”又不得不說的生活故事。短短十余年,買房人卻經歷了迥然不同的命運。
人物 故事 25萬買套三不是傳說 2000年前后買房的市民,多數想要改善居住環境,有的年輕家庭通過置業,搬離了老城區 ,到新城區生活。
代表時段:1999年至2003年
代表人物:鄭先生,青島人,結婚后住在老城區,婚后一年決定買房。
代表故事:鄭先生與妻子1998年結的婚,婚后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老房子中,這套房子是父母提供的,是衛生間與廚房都與鄰居共用的傳統老房。鄭先生的妻子在一家合資企業當會計,同事中不少是外地人,因此時時聽到同事談話中說到的“買房”之事,而1999年前后,有朋友從浮山后買的套二房才幾萬元。就著這股風,鄭先生與妻子也盤算起買房,直到2000年年中,隨著家庭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才開始關注樓市,四處看房。“當時主要有天泰新村、亞星花園、鑫龍源等新項目。我們選定在鎮江路的一處樓座,因為上下班經過這里時覺得生活設施齊全,交通方便。”2000年底時,鄭先生與妻子走進了售樓處,當看到近4米大開間的客廳和獨立廚房、衛生間時,小兩口就開始暢想今后的“豪宅”生活,甚至有了“除卻巫山不是云”的感覺,再也無心考慮其他樓盤。
看好樓盤后,剩下事情就是湊首付。鄭先生兩口拿出自有的3萬元儲蓄,再從父母和姐姐那里借了幾萬元,一個星期之后,湊足了10萬元首付。“房子單價2200元,70多平方米的才15萬元。我們看好的114平方米套三總價25萬元。交了首付后,貸款15萬元,貸10年,每月還款1680元。”鄭先生說,這個房貸水平剛好是他們2000年家庭收入的一半,但現在年輕的同事一聽他家的大宅居然是25萬元買下的都有幾分不驚和不信。“那么便宜,跟撿的似的。”
展望:前年,鄭先生還清了所有房貸和債務,曾想過再買一套房,但又舍不得搬離這個生活十余年的小區。“今后有合適機會,就該買養老房了。”鄭先生半開玩笑地說,居住環境對他來講很重要,生活便利的同時也要鬧中取靜。
下一頁 人物 故事 一不小心成了炒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