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山風景區多個山頭被"開膛破肚"。
“恒山啊,已經變成一個巨大的‘采石場’。”隨著春節的臨近,新一輪旅游潮又將興起。然而,近期不斷有網民在網上講述各地一些知名景區保護不善的情況,讓人不禁對景區保護問題產生了憂慮。記者趕赴一些景區進行了調查采訪,實地了解這些景區遭遇建設性“破壞”、開發式“破相”的情況。
恒山遭遇無序采礦 恒山,人稱北岳。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然而,山西省渾源縣的無序開采,正一口口蠶食著恒山的美景。記者在山西省渾源縣采訪發現,由于缺乏監管、長期無序開采礦石,恒山風景區四周群山“遍體鱗傷”,多個山頭被挖出大大的缺口,植被遭到嚴重破壞。
恒山之所以被破壞,根源在于利益驅動,地處山西東北部的渾源縣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已探明的礦產有煤、膨潤土、沸石、花崗巖、高嶺土等20余種,而且不少非金屬礦床均適宜露天開采。
紅色景區被“蠶食” 在延安,景區里的亂搭亂建影響較為普遍,一些舊址甚至被營業性餐館、房地產開發“蠶食”,嚴重影響形象。
在陜甘寧邊區參議會的石牌坊上,辦證的小廣告隨處可見,緊鄰參議會大禮堂的有“大禮堂烤肉”等店鋪。而延安市政府等舊址則只剩下了文物部門所立的石牌。
楊家嶺革命舊址旁的“中央花園”原址上竟然蓋起了三棟高層樓房。記者目測,“中央花園”距離楊家嶺舊址入口不到300米,中間被一座小學、幼兒園,及散落的楊家嶺村農民住宅和部分低矮的商業門面分隔。據了解,這三棟樓中有兩座是延安風景林場建設的“職工安置樓”,是以“旅游經濟適用房”立項通過審批并開始動工建設的,而另外一座是楊家嶺村擅自開發建設的。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