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競爭,正在逐漸演變為其父輩所掌握的社會資源和財富實力的競爭。一些大學畢業生憑借父輩的資源與動作,輕而易舉占了令人羨慕的職位,而那些來自農村或貧困家庭的大學生,卻屢屢求職失利。在就業重壓下漸漸呈現的“代際效應”,正在挑戰著就業制度的公平性。(8月1日《齊魯晚報》)
以前人們常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現在這句話則變成了“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一個大學生即便才學平平,但只要他的“好爸爸”有足夠的權力和財力,就可以為他爭取到一個地位高、收入高的職位。應當認識到,就業的“代際效應”本質上是一種就業腐敗,是腐敗在就業問題上的突出體現。
要保障大學生的就業公平,人們很自然會想到法律的力量。目前,我們的現行法律對單位招錄人員還缺乏強有力的約束,單位都具有自主用人的權力,這客觀上為用人腐敗留下了空間。因此,當一個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遭遇不公平競爭,他即便鼓起勇氣提起訴訟,也很難得到法律救助。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在追求就業公平方面無所作為。假設一個大學生向某單位求職最終失敗,如果有足夠證據證明該單位在招錄人員上存在虛假招考、權權交易或權錢交易等問題,那么,這個大學生就應該勇敢地舉報,有關部門也應該積極介入,從多方面為遭遇不公平競爭的大學生提供幫助和救濟。畢竟,多曝光一些虛假招考事件,有關部門多查處一些“好爸爸”們的權權交易或權錢交易,那些企圖利用權勢財勢為子女求職施加特殊影響的人就會多一份畏懼。
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經濟持續低迷,時任美國總統的羅納德·里根的兒子普雷斯科特·里根也成為一名失業者。里根總統或許也希望利用自己的權力和影響,為兒子找一份像樣的工作,但在公眾的監督下,這件事談何容易?如果我們有公職人員子女就業狀況申報制度,以此提高公職人員子女就業狀況的透明度,將公職人員子女的上學、就業等事項置于社會輿論的監督之下,那些“好爸爸”們再要為子女的美好前程而大搞就業腐敗,恐怕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得心應手了。 潘洪其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