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臧潤龍 產自嶗山王哥莊街道會場社區的梭子蟹,已經基本上與尋常市民的餐桌無緣。有漁民出海5個小時,卻只撈到 4只蟹子。據會場社區漁民們介紹,由于過度捕撈,野生會場梭子蟹資源早已衰竭,每年打撈上來的蟹子都是放流的苗種長成的,一旦哪一年政府不放流,青島人就沒有會場梭子蟹可吃 。(本報9月12日A19版報道) 會場梭子蟹,個大味鮮,是蟹子中的佳品,筆者小時候也曾吃過。但是,由于過度捕撈,會場梭子蟹的資源嚴重衰竭,真正野生的會場梭子蟹基本上絕跡了。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現在看來,這個觀念應該改改了。如果因為具有一定的自然優勢,就對身邊的自然資源過度攫取,可能會造成資源的枯竭,我們身邊已不乏這樣的例子。“前車之鑒,后事之師”,在對資源的利用上,我們決不能竭澤而漁,一味地向錢看。如果為了眼前的一點經濟利益,就做鼠目寸光的傻事,得不償失!
漁民老杜一上午出海5個小時,只捕撈到4只蟹子,這不能不讓我們警醒。如果政府不往海里投放蟹苗,我們還能不能有會場梭子蟹可吃?如果再繼續過度捕撈,會場灣會不會變成梭子蟹的墳墓?會場灣的地理位置和水質條件非常適合蟹子的生長,但即使有再好的自然環境,如果不注意對蟹子的保護,蟹子也同樣會絕種。保護會場梭子蟹,只靠政府放流蟹苗,治標不治本,關鍵還是靠當地的政府部門積極引導組織漁民,制定合理的捕撈方案,進行限制性捕撈。
對資源掠奪性捕撈,不僅砸了會場梭子蟹的牌子,而且直接造成了會場梭子蟹斷子絕孫。其實,與其竭澤而漁,不如放水養“蟹”。讓會場梭子蟹休養生息,更好地生長和繁衍后代,形成“子子孫孫無窮匱”的局面,我們才能長久地品嘗到會場梭子蟹的美味。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孟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