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投資占“大頭”
最終的投資量將遠遠超過中央
全國各個地方埋頭為刺激內需而推出的投資項目總體規模多大?“多少萬億現在還沒法統計。地方政府對宏觀政策的領會剛轉過來,還在規劃中。”張漢亞對記者說。
大多數省市是在10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擴大基礎設施投資規模之后開始動起來的,在此之前國家宏觀政策是限制基礎設施投資。今年上半年還是強調防止經濟過熱,7月份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保增長”,真正明確提出加大基礎設施投資擴大內需的政策轉向到現在不過半個月時間。
在中國的投資結構中,真正的大頭在地方政府上。據張漢亞介紹,“中央管的國家投資比較少,一塊是審批制,占全國總投資量的10%左右;另一塊是核準制,占15%左右。也就是,全國總投資量的25%歸中央管,其余75%都歸地方政府管。”
可以預計,在當前經濟下滑、樓市低迷、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驟減、企業經營困難種種不利局勢下,加大地方各種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無疑是地方政府的一根救命稻草。
一旦意識到基礎設施投資對保持地方GDP增長、拉動地方內需的價值,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不可遏止。“我們還考慮放松一部分土地審批權給省級政府的政策調整空間的可能,但前提是耕地總量不減少。”10月22日,國土資源部的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在此之前,土地一直被當作是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熱的閘門之一,此時國土資源部態度的微妙變化,實際上也是為地方項目用地提供空間。“用投資拉動增長不是太大問題,這兩年實施宏觀調控壓縮投資,只要把中央和地方各個發改委鎖在抽屜里的那些項目拿出來就夠了。”一位建設部官員私下跟記者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 據投資者報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