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念
還有多少名校可跨片自選
“很多人提到改制學校,都會說學校收費高,但學校的存在提供了跨區片選擇優質學校的機會”,青島市一所改制初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和公辦學校在規定的區片內招生不同,以前改制學校和民辦學校享受同等的招生政策,就是招生不受區片限制。
省教育廳明確指出,對于清理、規范后的學校,要明確其招生區域。改制學校若成為徹底的民辦學校,應還可以根據民辦學校的政策不受區片限制招生,而如果回歸到公辦學校,則將大受限制。
記者采訪獲悉,在小學階段,市區招生情況一直比較火的市南區的幾所名校辦的分校,現在基本都已確定了民校的身份,也就是說招生不受區片限制,另外三區的改制小學即使改回公辦學校,對整體的招生格局影響也不會太大。
而改制初中的去向,成為眾多學生和家長關注的焦點,近10年來,區片內無優質初中的家庭大多都希望孩子能上育才、志成這樣的改制初中,而育才、志成今后如何招生,這一謎底在明年招生中應該就能揭開。
不過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和前些年相比,近兩年學生家長雖然對改制初中仍大加追捧,但已經理性了很多。從2006年開始,青島市基礎教育堅持均衡發展的原則,積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分期分批建設“優質加特色”初中學校,對首批5所初中每年投入500萬元專項經費,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2008年,啟動第二批重點建設的5所初中學校,這樣,基本已經可以做到市內四區每個區片至少有一所優質初中,使家長不再“零選擇”。
當然,目前的教育格局仍然不能將“擇校熱”完全降溫,只有青島市的公辦教育全面加強,家長們才會安心地讓孩子就近入學,而到那時,改制學校的光環留在人們心中的影子才會真正消失。本報記者 劉雪蓮
■新聞點評
取消改制學校并非僅為公平
義務教育階段改制學校帶來了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解讀。
一名改制學校的校長,也許會向你歷數改制給學校帶來的種種“新氣象”:校舍翻新了,操場鋪上了塑膠,升學率提高了,教師隊伍中戴碩士帽、博士帽的增多了。
一名基層教育局的領導,也許會援引一堆言之鑿鑿的數據說,名校改制彌補了教育經費不足,改制學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更多的孩子有了上名校的機會。
一些“唯市場論者”和“先富起來”的受益者可能會說,名校數量有限,需求大于供給,花錢上名校也是一種公平。
……
每一個硬幣都有兩面。毫無疑問,改制學校作為一個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的出現有其合理性,也對緩解“擇校熱”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名校改制引發的種種“怪現象”則是無法回避的。
這些怪現象,我們很多人都不陌生:為了讓子女上名校,每年暑假,家長們各顯神通,托關系,走后門、遞條子。“能進去”,成了唯一的目標,而“進去后”每年要交的一大筆費用,似乎都不成為問題了;改制后,名校招生升學兩旺,學校建設得像樓堂館所,普通學校則日漸門庭冷落;幾乎所有辦學質量較高的小學、初中都改制了,沒改制的也辦起了“改制班”,如此一來,重點學校不“義務”,而實行義務教育的普通學校又受冷落;孩子為了拿到進重點小學、重點初中的“入場券”,幾乎從幼兒園就要開始培優。學生累,家長也不輕松。
取消改制學校,呼聲由來已久。如今夢想成真,但對這一現象背后分歧的思考卻不能就此打住。我們歡呼,更重要的是,改制學校從十幾年前教育界的流行色,到發展中的飽受爭議,再到今日走到歷史的盡頭,表明我們的政府對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自己的角色定位越來越清晰,改制學校的歷史過程折射了基礎教育正在發生的四大轉變:從人民辦到政府辦;從辦重點學校到各類學校均衡發展,保證每個公民享受平等的教育;從主觀意志辦學到依法辦學;從規模辦學到質量辦學。 據長江商報 [編輯: 麥迪]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