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半島9連版聚焦丨他就是人民心中人民警察的樣子!為救執法對象 青島交警李涌不幸犧牲

2021-10-08 06:27 大眾報業·半島新聞閱讀 (189767) 掃描到手機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鑫 尹彥鑫 劉玉凡 王洪智 孫桂東 劉文

同事的榜樣,司機的朋友,市民的老熟人,網友心中的“大V”,作為一名交通警察,李涌是公認的“好警察”“好交警”。從警16年,他始終堅守在公安交通管理第一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全心全力踐行著“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總要求。2021年10月3日凌晨,在對涉嫌酒駕人員的執法過程中,不幸英勇犧牲,時年55歲。李涌“平凡”而“光輝”的一生,集中體現了人民警察忠于黨、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是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英雄!

英雄交警生命的最后72小時:

最后一條微博還在提醒安全

從10月1日到10月3日,李涌連續奮戰在國慶執勤一線。在犧牲前夜,他還在與戰友溝通修改自制的轄區高速公路地圖;在不幸犧牲時,距他與戰友交班還有不到6小時。在生命的最后72小時,李涌連續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帶著對工作、對生活、對親人、對戰友的摯愛,他來不及說再見,留給了大家萬分悲痛和無比的懷念。

在李涌生前工作過的辦公桌上,放著他執勤回來要吃的兩個雞蛋。一個容量巨大的水杯,一個陪伴多年的交通指揮哨,一副泛黃的針織手套,一本本讀書筆記……見證了這位老交警的堅守和榮光。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父親犧牲那天是女兒的生日

家人深情懷念英雄交警李涌

“李涌,你怎么舍得丟下我們離開!”家人見到英勇犧牲的李涌時,他遲遲沒有合上雙眼,家人說,這是他對美好生活的萬般不舍和留戀。熱愛家庭的他,與妻子相濡以沫近30年,兩人從沒紅過臉;熱愛生活的他,懷有一顆赤子之心,既是一位慈父也是一位嚴父;熱愛工作的他,在女兒生日當天仍然堅守崗位,還沒來得及說聲“生日快樂!”就帶著諸多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同事們回憶李涌:

“他心里裝著的都是別人”

“他心里總是裝著別人,唯獨沒有他自己。”“太突然了,這么好的一個人,怎么說走就走呢”……李涌的離開,讓他的同事們悲傷不已。連日來,記者采訪了李涌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找尋他生命中最讓人感動人的軌跡。

工作上,他是同事們的好領導,生活中,他是同事們的好大哥。同事們得知李涌不幸去世的消息后,都非常痛心。楊紅說,李涌工作上是好領導,生活上是好兒子、好丈夫、好爸爸。一個人只有熱愛生活,才能真正地熱愛工作。李涌大哥的這種精神品質,鼓舞著每一個民警。作為一直光榮的隊伍,他們會把李隊這種工作和生活的熱情繼續傳承下去。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熱血“涌”動20年

“哪堵了哪就有他的身影”

2001年1月1日,34歲的李涌第一次走進青島市中心血站,填表、檢驗、抽血、握拳、松手、按壓……這些熟練的動作,李涌堅持了整整20年。20年間,他無償獻血22次,累計近3萬毫升,比六個健康成年人的總血量還多。記不清有多少危急關頭,面對素不相識的病人,李涌挽起袖子就沖向血站,幫助他們重燃生命之“火”。“能挽救他人的生命,值!”李涌用短暫但又光輝的一生,詮釋著一名熱血警察的錚錚誓言。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半島評論<<

涌哥沒走,他是我們踮踮腳就能夠得著的榜樣

半島全媒體首席評論員 高書華

自10月3日因公殉職至今,島城人民上網所見都是李涌,李涌的事跡被新華社等央媒報道。10月2日他發的最后一條微博,粉絲數3萬,點贊數超過了5萬。

李涌的犧牲引發了人們鋪天蓋地的懷念,為什么?通過半島客戶端之前的報道,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同事眼中,他是一名優秀和較真的交警;市民眼中,有他的地方從來不堵車;妻子眼中,他熱愛生活,童真得像個孩子;女兒眼中,他嚴厲又慈愛,和媽媽的感情堪稱模范;醫生眼中,他是一個非常熱心的獻血者;他還愛管閑事,曾經追癱了一個小偷……

本來,他是全省“我最喜愛的十佳人民警察”、“青島市勞動模范”,有他在的地方天天上演警民一家親,他在自己的領域里優秀著、怒放著,然而一場意外,讓涌哥給予這個社會的一切美好戛然而止,這才是真正讓人痛惜的地方。

他,離我們那么近

人們懷念涌哥,是因為他和大家一樣,敬業又愛家,在單位把工作做到極致,回到家是好丈夫好爸爸,這樣的涌哥有血有肉,讓人親近。

“我執勤執法就是在挽救交通參與人的生命,即使當事人不接受我的觀點,他也應該尊重一名認真工作的人。”這是李涌多年堅守的信條。

在半島都市報2016年7月28日的一篇報道中,李涌接到群眾舉報,在膠寧高架路上有超載渣土車自東向西行駛,他立即帶領民警去查處,最終在膠寧高架路鎮江路立交橋底發現了這輛涉嫌超載的違法渣土車,消除了道路安全隱患。這就是在挽救交通參與人的生命,因為不是所有的隱患都要事故來驗證,那代價未免太大。把隱患消除,是交通警察的日常工作,也是可敬的地方,奉獻無聲,唯有心知。

不光有激情,還要把工作做到極致。在主城區執勤的時候,路過山東路延吉路路口的司機,都看到了那個風風火火奔跑的身影。到了高速公路執勤時,他工作認真又負責任。看見前面車輛不走直線,便拉警報給司機提神,避免一場事故發生。碰上不會換備胎的司機,他上去搭把手。這樣的執法有溫度、暖人心。

他還用3個月時間,繪制了一張事故多發地段地圖。

脫下警服回到家,他又是一個極度熱愛生活的人,一草一木,一花一石,無不熱心。他會去山上撿石頭,回來刷得干干凈凈,也會打理家里的花花草草,還有魚,大魚生出小魚,他可開心了。

工作之余,他享受親情的溫暖。在他的女兒看來,父親和母親是一對“模范”夫妻,買菜、趕海、購物……夫妻倆都牽手一塊去。“我媽讓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我媽和我爸兩口子,真是太模范了。”女兒回憶。

妻子眼里,他是一個太熱愛生活的人,“外面有個喜鵲叫了,他就跟著喜鵲叫兩聲,逗我開心。他完全不像一個55歲的人,反而像一個擁有童真的孩子一樣。”

他還是家人眼里的“開心果”,走到哪里都能聽到他爽朗的笑聲。在李涌發布的16218條微博中,他經常分享與家人和朋友游玩的經歷,滑雪、趕海、燒烤……李涌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他,離我們有點遠

人們懷念涌哥,還因為他和大家有點不一樣,熱心腸樂于助人,還愛管“閑事”,他活得光芒萬丈,這樣的涌哥為人楷模,讓人景仰。

他從2001年第一次走進青島市中心血站,擼起袖子整整獻血20年,無償獻血22次,累計近3萬毫升,比6個健康成年人的總血量還多。

青島市中心血站業務科主任趙會霞對李涌印象深刻,“印象特別深的一次,遇到急診的情況需要血小板,因為血型相同電話打到了李涌那里去,他說雖然我現在在崗上沒有時間,但是我中午休息的時候可以過來獻一次,當時我們還不知道他是名交警,就這樣他中午休息的時間就過來獻血了,我們的工作人員都非常感動。”后來,趙會霞知道了李涌是一名交警,對他更加敬佩。

他還愛管“閑事”,走親訪友的路上,看到哪里堵車了,他都會停下車,到擁堵的地點去疏導。在同事眼中,李涌的眼里都是活,他總能隨時隨地發現問題、解決困難。他的愛管“閑事”也是出了名的,比如他在路上疏導交通的時候,不斷對個別駕駛員喊話,提醒駕駛員系好安全帶、不要開車打手機、不要開車抽煙。在他的眼中,這些“閑事”都是容易造成交通擁堵甚至刮擦事故的開車陋習,他多對駕駛員做提醒,是為了大家的安全。

而為了能讓自己的意思讓廣大駕駛員理解,李涌根據以往掌握的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和人們參與交通的行為習慣,將哨音與肢體語言相結合運用在執勤中,首創了10種“溫馨提示”手勢。“溫馨提示”手勢被廣泛推廣后,馬路上開車打手機、吸煙、不系安全帶的駕駛員少了,由此引發的事故、擁堵情況也少了,廣大駕駛員文明守法行車的自覺性明顯提高,城區主干道通行率明顯提高。

李涌熱心救助遇到困難司機的案例更是數不勝數,在李涌的微博上,很容易就能找到這樣的一些“暖聞”,當然他作為一名交通警察抓小偷的“閑事”管得也不少。

比如2016年2月27日,在半島都市報的一篇報道中,一名年輕女乘客在上公交車時,口袋里的蘋果手機被人拔掉數據線后偷走,女乘客下車攔住可疑男子,就在男子百般抵賴并企圖掙脫逃跑時,恰好在附近執勤的交警李涌和同事發現了該情況,趕過來將男子控制住,隨即幫女子報警。“不管110還是122,抓住小偷就是好警察,為青島警察點贊!”青島好司機團隊發起人田鵬飛這樣評價李涌。

李涌妻子也講述了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件事:“當時還在人民路中隊執勤的時候,他碰上了一個小偷,40多歲的他跟一個20多歲的小偷賽跑,最終小偷跑不動了,認了輸,說,大哥你太厲害了,我服了不跑了。”

涌哥熱心助人的事情還有很多,好管“閑事”也是在弘揚社會正能量,對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人來說,這是一種激勵,是值得學習的榜樣,也是我們踮一踮腳就能夠得著的榜樣。

他,留下傳說在世間

一切美好,都終止于那個凌晨。生死瞬間,他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這是一位老交警生命最后一刻的履職。從此,山知道他,江河知道他,青島處處都有他的傳說。

2005年底,李涌從部隊轉業進入交警隊工作,他服務群眾的舉動數不勝數。十幾年間,李涌與半島都市報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憑著禮貌又威嚴的執法,獲得了讀者和網友的一致好評,網友稱贊:“這就是我心目中警察的模樣!”

值勤工作風吹日曬,他常年如一日地保持工作激情。忘不了他執勤中微笑著豎大拇指的和藹樣子;忘不了他彎著腰幫助受困群眾換輪胎;忘不了他每年下暴雨時都會冒著瓢潑大雨,淌著沒膝深的污水,弓著腰,沿著路邊一步一步地摸著雨箅子走,把路段沿線能夠打開的雨箅子蓋全掀開,便于排水;忘不了雪天時,為避免輪胎打滑,他把自己的身軀趴車頭上,用增加車前部重量的方法,一輛一輛地引導近百輛車順利通過;更忘不了對于“拋錨”在水中的車輛,他會先組織群眾自救,再站到水最深的地方當路標,指揮引導放行。

朋友圈、他的微博,都有網友在留言,對他的離去表示不舍。

嗆水的蛤蜊: 作為一個普通司機和市民,之前經常在遼陽路、延吉路的早高峰見到您高瘦忙碌的身影。今早突然聽說您遭遇了不幸十分痛心,今天下雨了,李警官一路走好,在天堂安歇,愿天堂沒有車來車往。

葉子離開: 不知道說點什么,看到這個消息滿腦子都是你指揮交通跑起來的身影,安息吧,法律不會放過傷害你的人。

繾綣唯美_琪哥: 真的不想相信是真的,腦海里全是您在延吉路指揮交通時的忙碌身影,如此優秀的人民公仆就這樣走了,感謝您為島城人民的辛勤付出,您是我們的驕傲,一路走好李大哥……

我是小強001: 李隊一路走好,你可以安心休息了,天堂沒有堵車,沒有事故,沒有酒駕,您不用再忙碌指揮交通了,不用加班,不用出警,您一路走好!

307路85后駕駛員:懷念涌哥在山東路延吉路路口執勤的日子,只要您在那指揮,必然一路順暢……這陣子,我們307路車司機過那個路口將會鳴笛緬懷您!

石家莊幫忙: 很遺憾以這種方式認識您,人民的好交警,一路走好。

……

縱使萬般留戀,李涌已經遠去,離開了愛他的和他愛的人,離開了他無限熱愛的生活,把數不清的傳奇留給了依依不舍的島城人民,讓人們把英雄的故事一說再說。雖經歲月長河,卻歷久彌新,精彩如昨。

>>市民點贊<<

你就是人民心中

人民警察的樣子

□特約評論員 陳曉靜

警號111871的警服,靜靜地掛在衣柜里。那個曾經獲得山東省先進工作者、全省敬業奉獻模范、全省我最喜愛的十佳人民警察、青島市優秀共產黨員、青島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的人民警察李涌,走了。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55歲,來不及和妻女、戰友道一聲離別。

2021年10月3日凌晨,李涌在例行巡查時,為保護酒駕嫌疑人,他將生的機會留給對方,將自己置于危險與死亡之中,那最后一聲“快回來!”劃破夜空,也成了李涌閃亮一生的最后寫照。

回首李涌一生,他20歲參軍入伍,23歲光榮入黨,19年軍旅生涯成就了他一身正氣、不忘初心踐行使命擔當的作風。2005年9月,李涌從部隊轉業成為一名交通民警,為方便服務群眾,他在警車上設置便民服務箱,隨時應對可能遇到的各種突發情況;在指揮疏導交警中,他將人們參與交通的行為習慣與哨音與肢體語言相結合,首創了3類10項“溫馨提示”手勢,在全市公安機關推廣;每次暴風驟雨中,那個站在水位最深處、為過往車輛當路標的人就是李涌;他還是青島義務獻血志志愿者,累計獻血24000毫升,在日常為助學、救災、幫困捐贈3萬余元……10月2日,李涌發出的最后一條微博,還在介紹國慶假期高速公路路況,提醒駕駛人集中精力,注意安全。

這一串閃光的足跡就是警察李涌,從警16年,他始終戰斗在交警工作第一線,時刻戰斗在守護人民平安出行的道路上,成為一面閃亮的旗幟!

此刻的島城街頭,車來車往中,交警們在指揮交通,社區里民警察正在走訪群眾……人民警察隊伍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隊伍 ,也是和平年代犧牲最多、奉獻最大的隊伍。僅今年1至8月,就有150名公安民警和71名輔警犧牲在工作崗位上,最小的僅20歲。他們之中有數十年如一日、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片兒警;有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不畏艱難、銳意攻堅的掃黑英雄;有為制服暴力犯罪嫌疑人果斷出手、沖鋒在前的刑警;有勞累過度、積勞成疾,倒在安保維穩一線的公安干警。2021年10月3日,這份沉甸甸的名單中又加入了青島交警李涌。

李涌,你一路精彩走來,從戰士到警察,從模范到英雄。你,活出了共和國人民警察的樣子,也走出了人民警察的風采。

(作者為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金融庭庭長)

感念英雄,是我們應有的態度

□特約評論員 李光全

當第一眼看到朋友圈好多人懷念李涌時,心里咯噔一下,那個用熱血和生命守護歲月靜好的李涌去了?對于他的印記,我很多來自報紙和電視,20年間無償獻血近3萬毫升、中央電視臺18次報道等,勾勒出了他“平凡擔使命、熱血鑄英雄”的光輝形象。一個文明的城市,總會涌現英雄,也不會忘記英雄。網絡上鋪天蓋地對李涌的懷念,是一個城市對英雄不舍的記憶。

當生活平靜、歲月靜好時,需要感謝那些背后默默付出、負重前行的人。戰爭年代,無數先烈的前赴后繼、浴血奮斗成就了今日我們的和平幸福。所以,《長津湖》中“我們把改打的仗都打了,我們的后輩就不用打了”,讓我們淚目和感念那些“最可愛的人”,因為如今的盛世華誕緣于先烈的犧牲,不忘歷史才能不忘初心。所以,《我和我的父輩》中吳京親手將兒子送到敵人面前、章子怡“爸爸媽媽是在天上寫詩的詩人”,讓我們淚目和感念那些“英勇的父輩”,沒有他們的舍己為人,我們今天的幸福又何從談起?

所以,當看到李涌辦公桌前還沒有吃的兩個雞蛋、聽到去世那天是他孩子的生日時,讓我們淚目和感念“李涌式的人”,他們用愛和生命守護千家萬戶,而家中還有一盞明燈一直為他們守望。

人的一生多半是平凡的,但專注和為民會讓人變得平凡而偉大。和平年代,無數崗位的盡職盡責、愛崗敬業成就了我們生活的開心幸福。李涌從部隊轉業成交通警察,“干一行、鉆一行”的專注和“愛一行、拼一行”的為民,成為他職業最好的標注;“哪里堵了哪里就有李涌”“您若遵章守法,我就是為您服務;您若是違法,我必須秉公執法”,成為群眾心中的交警典范和口中的“活雷鋒”。當李涌從工作中的“不松勁”到施救中的“不放手”再到翻落時的“松開手”,將“生”的機會留給群眾、自己壯烈犧牲時,我們淚目和感謝這個大家口中的“好警察”,因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簡單而沉甸的承諾在此刻變得光輝而又偉大。

“大音希聲,大愛無言”。感念英雄,是這個時代我們應有的態度;不忘英雄,是一個城市應有的溫度。當李涌居住的小區業委會做出免去他家以后的物業費和車位費時,我感受了這個城市的溫暖;當假期車水馬龍時,就是交警的工作加倍時,我們相信遵規守法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支持。一個浪花會折射出大海的光芒,無數河流會匯聚成海浪的磅礴。我們為什么懷念李涌?因為他是那朵帶著光芒的浪花;我們為什么懷念李涌?因為他是這個文明青島的光輝。

(作者為青島市委黨校管理學教研部副主任、山東社會治理與法治建設研究中心分中心研究員)

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

□特約評論員 王可鋒

為什么懷念李涌?我曾經當選市北區的人大代表,市北區敦化路街道代表團是老城區的人大代表團之一,每一次開會,代表們都要經過山東路和延吉路的交界口,都可以看到一位面容和藹可親、行事干練果斷的交警,他就是李涌。他現場調度、動作迅捷的身影深深印在我的腦海。市北區政府門口這個崗,一直都是交警指揮的重要位置,從李涌那年開始,這里就成了網紅崗,他成了讓我們安全通行、安心出行的閃亮“標識”。

為什么懷念李涌?李涌除了交警的工作角色,更是一位父親,一個丈夫,一個兒子,在家庭當中扮演著不同角色,卻因一起普通的交通違法案,為了救一個遇險的酒駕逃逸者犧牲了生命,一個家庭也因此失去了頂梁柱。而酒駕逃逸者面臨處罰,同樣也影響了自己的家庭。我們不僅僅要譴責酒駕逃逸者的行為,我們更希望這種人禍不再發生,讓眾多的家庭平安幸福。

為什么懷念李涌?李涌是我們千千萬萬個兢兢業業人民警察的縮影。據資料,新中國成立以來到2010年底,我國共有11440警察犧牲。黨的十八大以來,因公犧牲民警2105人。每年因公殉職的民警據不完全統計有400人左右。2016年,因公犧牲362人;2017年,414人因公犧牲,算下來,平均每天是1.1人犧牲……每個時代都有英雄,把人民放在心里,平凡崗位執著付出,關鍵時刻舍生忘死,李涌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人民平安出行、幸福生活離不開李涌式的忠誠捍衛,祖國會記住,人民會記住,我們不會忘記你——李涌!

(作者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國際青年創客基地主任)

紀念李涌時,每個人不妨捫心自問

□特約評論員 宋守山

事情大家都知道了,10月3日凌晨,55歲的交警李涌在轄區高速公路巡查時,對涉嫌酒駕司機進行救援過程中墜落高速公路立交橋下,不幸犧牲。

李涌是一位好警察,自不必贅言,從青島乃至全國公眾的自發悼念,就能看得出來,公眾的心中是有桿秤的。李涌不僅在工作中兢兢業業,更為重要的是,他把交通警察當成了自己畢生的事業,否則也不會在社交媒體上宣傳、提醒公眾注意交通安全,更不會因此而成為一個““大V交警”。

在他過往的交通執勤中,幾乎每個人都對他伸出自己的大拇指。而他也將生命獻給了事業,將自己變成了一個路標。但是,我們應該如何來面對這個事情呢?

酒駕害人害己,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特別是今年是酒駕入刑的第10年,新聞上的宣傳已經非常多了。但還是有人鋌而走險,以至于讓一個好警察付出生命的代價。我不想說文字的力量是微弱的,我想說的是,不能止于“教訓是慘痛的”,我們不能只靠呼吁。

我相信那些酒駕者也一定會知道喝酒不能開車,我相信他從酒桌上起身、走向汽車的那一刻,可能內心是有所猶疑的,而最終還是僥幸的心理占據了上風。而此時,他的酒友何在呢,難道就不能替他叫代駕嗎?酒司機們為什么選擇逃呢?可能是因為酒駕和醉駕的處罰是不一樣的,如果加大逃跑的處罰力度呢?將逃避檢查視同醉駕,會不會有效果呢?

雪崩的時候不能每一片雪花都認為自己沒有責任。我們每天都在說交通安全。可是,將馬路當成自家地頭的人還少嗎?在公路上不顧其他車輛的安危“風馳電掣”、飆車耍酷,隨意變換車道、超車的人和車不在少數吧?難道這些人不知道交規嗎?肯定知道。之所以有些人會這么做,只能說違法的成本還可能太低,甚至有人會想,“不是有保險嘛”。這種時候,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有和顏面加入到悼念李涌的隊伍中來呢?

逝者長已矣。而生者,不妨捫心自問,每天是不是也在依法出行、安全出行。否則,所有的悼念都會顯得那么的不真誠。

逝者長已矣。自己嚴守交規、安全駕駛,是對李涌最好的紀念。讓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成為一條鐵律。這也是對每個人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作者為青島科技大學傳媒學院副教授、媒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負責人,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