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時代,山東以奮發姿態,銳意改革,迎難而上,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八大發展戰略,全力以赴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半島網開設“這就是山東?青島”專題,聚焦...
見證青島第二期:這座國際時尚城,深度融合旅游業、文化創意產業與科技產業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3日訊 為及時傳遞青島新變化、新突破,見證這座城市的創新創意創造,1月8日起,中共青島市委網信辦推出“見證青島”現場直播系列活動,邀請中央省市媒體以及自媒體大V,走進項目建設現場,探訪高新技術企業,實地感受青島干事創業的氛圍、洶涌澎湃的活力。3月3日,第二期讓我們走進即墨,采訪即墨古城與青島樂都音樂谷。
今年春節,即墨屢屢央視“出圈”:
臘月二十九、大年三十,分別在CCTV-3、CCTV-1等央視多個頻道播出的《東西南北賀新春》節目,三大外景地之一就是即墨。央視新聞在報道中介紹,之所以選在即墨,是因為“即墨這座千年古城,貫穿中華民族悠久歷史,也貫穿古今往來生生不息的燦爛文脈,盡顯中國風范”。
“見證青島”現場直播系列活動第二期即墨采風行。
春晚,劉德華、關曉彤、王一博領銜的創意表演《牛起來》,是由即墨區委宣傳部選送的作品,彰顯了即墨現代文化創意產業和科技產業的發展。節目光影效果,是即墨政府大力扶持的數碼科技歷經數月,為春晚舞臺量身打造;現場展示的全球范圍內第一次高性能四足機器人集群舞蹈表演,原型出自青島人工智能國際客廳里的“萊卡狗”。
即墨古城的吉祥物“墨小牛”,既出現在了春晚《牛起來》節目中,也出現在春晚首次電商聯動節目“春晚GO青春”現場,還出現在了央視元宵晚會上,盡顯即墨文旅品牌優勢。
即墨到底有什么魅力,頻頻央視“出圈”?
3月3日,媒體團及自媒體大V來即墨一探究竟。近距離感受即墨這座國際時尚城,深度融合旅游業、文化創意產業與科技產業融古創今的現代化發展。
即墨古城——青島地區文商旅融合發展城市新地標
2月10日晚間,隨著央視主持人朱迅、《新聞聯播》主持人剛強的祝詞,央視綜藝頻道CCTV-3《我們的中國夢——東南西北賀新春》正式拉開帷幕,青島觀眾驚喜地發現,即墨古城成為這檔節目的主場、主舞臺,而即墨也成為晚會“主視覺”。節目現場擺滿了糖球、老酒、花饃、鳥籠、葛村榼子等非遺產品,從地理標志到地方名物都得到了全面展示。當紅藝人黃圣依、萬茜、陳立農相繼登場,演繹了《今年我最紅》《少年》《年少無邪》等歌曲,王寧、張衛一首《山東大酒》唱出了即墨老酒的味道。現代與傳統無隙交融,節慶與節目相輔相成,全國觀眾通過各大平臺感受到了即墨的年味、文化味、鄉情味。作為央視春晚之前最受關注的春節賀歲大餐,即墨老酒、即墨文廟、即墨柳腔、墨小牛等極具文化含義的即墨符號高頻次出現,即墨成為央視賀新春的舞臺,而央視也成為即墨展現文化特色的舞臺,成為全國觀眾關注的焦點。
3月3日,媒體團及自媒體大V們即墨行的第一站,就來到了《東南西北賀新春》節目錄制現場、青島新地標——即墨古城。
即墨古城有多火?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字,據介紹,春節黃金周期間,在相關游覽限流措施下,即墨古城共接待入城人數36.5萬人次。要知道,春節假期,青島共接待游客308.8萬人次,也就是說,每100個青島游客,就有12人來過即墨古城。
即墨古城里的奎明樓。
如同即墨的“小春節”,即墨古城民謠季人流量爆棚。從2016年開始,5年來,即墨古城已連續舉辦民謠季活動,吸引觀眾120萬人次,不僅引來了羅大佑、老狼、金志文、陳彼得等大牌造訪,馬頔、萬曉利、馬條等民謠中堅藝人也紛至沓來,隔壁老樊、房東的貓、鹿先森等現象級歌手同樣是這里的常客,每次民謠季,國內外眾多民謠音樂人齊聚即墨古城,共同參與民謠盛宴。
即墨古城為啥這么火?
源于即墨古城一直在打造“古城+”品牌。
這不僅僅是一座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古城,不僅僅是始載于《戰國策》《史記》等典籍的齊國名邑;不僅僅是傳承即墨大夫剛直不阿、田單破燕、田橫五百士、郭琇三疏等典故的歷史文化演變的重要見證地;更是文化、商業、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著力打造生活溫度的現代古城。
母女共賞“春”。
即墨古城打造了獨特的“古城民謠季”節慶品牌。
在享有會展產業“奧斯卡”美譽的第二十屆中國會展產業“金手指”頒獎典禮上,即墨古城民謠季與自貢燈會、青島國際啤酒節、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西塘漢服文化節等國內知名節慶同獲“中國行業品牌節慶金手指獎(TOP50)”。要知道,整個山東省也只有4個節慶獲此殊榮:青島國際啤酒節、濰坊國際風箏會、即墨古城民謠季、齊文化節。
即墨民謠季策劃人、北京十三月文化創始人盧中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眾多獲獎節慶活動中,民謠季是唯一一個音樂節獲獎項目。五年來,即墨古城民謠季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調性、人設和生態。”
走過朗朗的院子,此心歸處即故鄉。
從即墨古城民謠季這幾年來凸顯的主題特色,能看出內中的堅守與創新——“時尚青島,樂動即墨”。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民謠風、醉古城”,2018年長達三個月的民謠季凸顯“國際化”“跨界”;2019年長達4個月的民謠季凸顯“東西交融”“國際性與民族化并存”,2020年凸顯“古城年輕化”“音樂生活化”“越中國越時尚”。
古城民謠節節慶品牌不僅帶動了古城旅游業發展,還營造了圍繞民謠生態圈的多種商業業態。
即墨古城內建有帶有精良制作基地的音樂民宿,發行了多張本地專屬的原創黑膠唱片,形成了獨有的古城音樂綜合體造城模式,積累了原創音樂的版權池,開始成為民謠音樂的重鎮。
用盧中強的話來說:不僅是在北方,即墨古城即便放在國內也是為數不多的音樂文化綜合體之一。
盧中強本人,就在古城經營著“十三月民謠家”音樂民宿,里面有兩個頂級錄音棚、排練室,音樂圈名人紛至沓來,他已經把公司的一半人馬從北京搬到了古城。
古城音樂也帶活了即墨本土非遺藝術。《即墨盲人大鼓書》黑膠專輯榮獲第十二屆華語金曲獎唯一一張“年度最佳戲曲專輯”。原創黑膠專輯《即墨十三月》完成錄制,計劃今年上半年正式發行。
經過本次媒體團及自媒體大V們親身體驗,推薦各位網友們到即墨古城這些網紅地打卡——
到即墨古城,不得不去的三個文化藝術打卡地:
一是,音樂民宿與音樂吧。
“十三月民謠家”里面有酒吧、小舞臺、兩個頂級錄音棚、排練室,經常有音樂人在這里為歌迷和吧友獻上精彩的演出。
即墨古城和墨河公園是兩條特色音樂吧街區,內有青啤1903、花兒胡同等試點音樂吧11家供你選擇。
二是,郎朗的院子。
聯合國和平使者、國際鋼琴大師,即墨古城形象大使郎朗在這里留下了郎朗的院子。這家旨在打造集住宿、餐飲、互動體驗為一體的綜合品牌店,不定時舉辦文化沙龍、藝術分享會,為郎朗大師的粉絲群體、文化藝術愛好者、從業者帶來全新藝術感受與體驗。
三是,娘本唐卡藝術館。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娘本精心布置的唐卡藝術館,使這座兩進四合院成為了即墨古城博物館聚落的典范之作。唐卡藝術館共展出金唐、彩唐、紅唐等多品類唐卡精品佳作七十余幅。
即墨縣署。
到即墨古城,不得不見識的四種非遺體驗:
一是,官莊竹編。
官莊竹編始于明永樂年間,距今約600年。
據說,官莊村先民是從云南移民到即墨的。定居即墨后,先人們把南方的竹編技藝帶到了北方。竹編最紅火時,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做竹編。如今,竹編產品已增加到竹筐、竹簍等20多個品種,不僅是結實耐用的生活用具,更是逐漸成為裝飾工藝品,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
二是,木質榼子。
木質榼子雕刻精湛,不由讓人回想起家中老人用其做面食的情景。
別小瞧這些榼子,制作需用大小鋸、刨子、木銼等27種工具,經過曬木、模墩、畫樣等10多道工序,而且原材料必須無毒、不掉色、質地軟。
三是,即墨黃氏烙畫。
即墨黃氏烙畫始于100多年前,傳承人黃旭從小耳濡目染,后經專業學習,如今已與烙畫結緣20余載,成為一名老藝人,從種植葫蘆到制作烙鐵筆,再到烙畫創作,一人獨立完成。
四是,大歐鳥籠。
“張院的簸箕,毛子埠的升,大歐的鳥籠進了京。”這是流傳在即墨的歌謠。
即墨大歐村制作鳥籠始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大歐鳥籠選用上好的竹料及梧桐木,將鳥籠框圈制好后,放于鍋中蒸煮,不干裂、不變形,堅固耐用。
即使是工作日,即墨古城游人如織。
到即墨古城,不容錯過的最佳時節:
Top1:即墨古城民謠季!
喝著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即墨老酒,
聽著國內外頂尖民謠高手同臺切磋,
享受縱橫古今、跨越中外的音樂盛宴!
在這里,
與音樂為拍,
與年輕為伴,
與時尚為伍。
同樣值得期待——2021年即墨古城三大文化活動:
中國匠人大會、“悅即墨·夜古城”、古城啤酒節等系列文化活動。
青島樂都音樂谷——家門口的音樂小鎮+中國最美文旅目的地
如果說即墨古城著力發展“古城+”,那么青島樂都音樂谷就是著力發展“音樂+”。
青島樂都音樂谷的“音樂+”發展到哪種層級了呢?
中國最美文旅目的地!中國音樂產業優秀項目!
中共青島市即墨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宋宗軍介紹,青島樂都音樂谷匯聚了產、學、研、教等產業要素,堅持多元文化交融和創意文化創新,致力于將音樂谷打造成為全國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集音樂、演藝、國際音樂教育、音樂及樂器線上和線下展示銷售O2O體驗平臺的全生態文化產業互聯網+音樂藝術中心。
那么,就跟著媒體團及自媒體大V們先睹為快吧。
這里留給媒體團和自媒體大V們的第一個直觀感覺是:高大上!
大,作為一個區,在音樂項目上即墨的規劃是大手筆的。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青島樂都音樂谷總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其中已投資20億元,建成核心區面積1平方公里,總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是即墨區助力青島“音樂之島”建設打造的重點全產業鏈音樂文化高地。
建成核心區總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有多大?
我們都知道的青島大劇院總建筑面積是8.7萬平方米,也就是說,目前,青島樂都音樂谷核心區總建筑面積差不多相當于2.5個青島大劇院。
青島樂都音樂谷的音樂體驗項目,讓人沉醉。
高,在即墨的青島樂都音樂谷定位是全力打造青島乃至中國的音樂文化新地標、音樂教育新平臺、音樂文化旅游新圣地。
青島樂都音樂谷堅持多元文化交融和創意文化創新,以“音樂+”為發展主軸,通過“一個平臺、六大載體、八大板塊”分步建設,依托超前規劃和高端配套,與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音促會、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德國博蘭斯勒集團、中國音樂名家等高端音樂文化“集團軍”合作,落戶了葉小鋼青島工作室、樂都城、國音臻藝藝術中心、國際手工藝創意設計交流中心、國夢文創網紅科技產業園等音樂文化產業項目。
上,上乘的音樂活動不斷在青島樂都音樂谷上演。
青島樂都音樂谷已成功舉辦了國際合唱大會、“神州唱響”高校展演、青島海洋國際音樂季、郎朗音樂會、“葉小鋼開講”公益講座、小柯音樂劇《想把我唱給您聽》即墨專場、完美聲音創作營、即墨金秋演唱會等近百場高端惠民演出活動。在2020年底,青島樂都音樂谷成功爭創為省級重點文化產業園區。
光說這些,也許你還沒有直觀感受,那我問你一個問題,要是11000多種樂器,都在你面前出現,你會是什么感覺?
邂逅音樂,人都變靜了。
這就是青島樂都音樂谷文化中心四號館的樂都城館藏。樂都城作為國際樂器體驗中心,分為鋼琴館、吉他館、管樂館、電聲館、打擊樂館、音響館和民樂館等10大展館,也是中國地區最大樂器體驗展示中心,你會體驗到用現代化及互聯網的技術手段展示的世界各類樂器。
一個區也有自己的專業音樂廳!
今年5月即將開放的即墨音樂廳位于市民文化中心1號館,總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設有1個演出大廳、25間專業功能培訓室、1個錄音室及多個演出功能間,其中演奏廳共設600個座位,音響錄音設備均為國際頂級品牌設備。
青島與德國國寶博蘭斯勒鋼琴家族離得有多近?
從青島到即墨青島樂都音樂谷的距離。這里的博蘭斯勒(青島)大劇院由德國國寶博蘭斯勒鋼琴家族集團投資管理的一座國際頂級音樂藝術殿堂,總建筑面積16000平方米,設置觀眾席1056座,舞臺總面積450平方米。
青島樂都音樂谷的樂器引來媒體團的鏡頭。
家有梧桐樹,才引鳳凰來。無論是即墨古城,還是青島樂都音樂谷,背后都是即墨區聚焦資源整合、打造文旅融合新格局的組合拳。
2020年,即墨區出臺了《關于發展文化產業的扶持意見》,每年拿出1億元重點扶持文化創意、影視、公共文化、音樂四大文化產業,通過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初步形成了以“大項目為引領,特色業態發展為突破”的文旅產業發展格局。目前,已引進青島融創海洋文旅城、中國電影云基地、海爾極樂湯等龍頭文旅項目。其中,中國電影云基地已吸引14家影視企業入駐,在其帶動下,紅色題材《我是周浩然》、抗疫題材《醫者來時路》等一批優秀影視作品已完成拍攝,進入后期制作,計劃“七一”前正式上映。由海爾產城創集團與日本極樂湯株式會社共同打造的極樂湯即墨溫泉館,集“溫泉休閑+養生康體+特色餐飲+主題客房”于一體,于1月28日正式開業。青島海泉灣度假區被評為全省唯一的五星級溫泉企業、省首批康養旅游示范基地,青島寶湖馬術小鎮獲評首批“山東省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即墨古城、膠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古城民謠季、青啤1903等8個項目獲得“時尚青島”系列評選獎項。
經過本次媒體團及自媒體大V們親身打探,強烈推薦各位網友們,今年來青島樂都音樂谷,這三大時尚活動不容錯過:
一是,即墨將與太合音樂集團合作舉辦LPA獨立音樂盛典、麥田音樂節等品牌音樂活動。
二是,亞廣聯機器人大賽。
三是,小柯音樂劇《穩穩的幸福》全國巡演首演等。(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麗娜/文 史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