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工人還未全部到位,但青島不少企業已經吹響復工“集結號”,疫情防控不松懈,復工復產兩不誤,各級政府在抗擊疫情的同時,也在想方設法為企業復工復產排憂...
青島軌道交通龍頭企業全面復工 千億級產業鏈韌性抗“疫”
在青島鐵路客車臥鋪制造廠內,工人們全力趕訂單。
文/圖 半島記者 李兵
“復興號”從這里駛出、世界上最先進水平的時速600公里磁浮樣車在這里下線、全國近60%的動車組和25%的地鐵車輛在這里生產……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位于城陽區,是全國唯一的集高鐵地鐵整車生產、關鍵核心系統研發制造、國家基礎應用技術協同創新平臺于一體的產業集聚區。2019年的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000億元,助力青島繼續保持在中國制造業的領先地位。
連日來,記者在這里看到,城陽區和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面對疫情沉著應戰,全產業鏈共同發力,城陽區更是通過搶占軌道交通產業集聚發展高地推進情況公開質詢會的形式,群策群力、共克時艱,讓這條千億級產業鏈“滿血復活”:龍頭企業全面復工、中小企業加大研發化危為機、“屏對屏”簽約不斷,凸顯“青島制造”在關鍵時刻的強大沖擊力。
龍頭企業全面復工
“每天測溫要配合,三次通風莫忘記;工作場地重清潔,個人物品常消毒;戴好口罩勤洗手,與人交流距一米……”在中車四方有限公司,疫情時期安全生產須知被編寫成朗朗上口的“七律”,廣為傳播。
這家大型主機生產企業正采取分批次、分時段的方式進行開工復工。2月10日~23日為復工恢復期,優先安排未離開青島、身體健康員工按照“精干高效、作業人數最小化、能少來就少來、能不來則不來”的原則,分時、分批的安排員工復工。復工恢復期內,在滿足工作要求的前提下,除與生產密切相關的單位外,其他職能部門優先安排員工居家遠程辦公或輪換值班,確保工作有序開展;自2月24日起,全體符合復工條件的員工進入正常工作狀態。
青島動車小鎮投資集團共有23個復工項目,在按規定進行體溫測量、審核密切接觸人員后,部分人員已經進場施工。各項目設置了單獨隔離區,省外返青復工人員按照有關要求進行自我隔離、觀察14天,到期無發病癥狀后方可進入施工現場,目前各項目已陸續復工。
“已經趕出了40多部地鐵駕駛室的骨架!”21日,青島鐵路客車臥鋪制造廠有限公司的車間里機器轟鳴,在現場“督戰”的董事長楊合森看著春節后第一批產品的下線,心頭略感輕松。
青島鐵路客車臥鋪制造廠有限公司是青島軌道交通產業鏈上的一家本土配套企業,專業經營鐵路軟硬臥鋪、不銹鋼等合金制品的設計制造。春節前,楊合森做通了三位工藝師和六位高級技工的思想工作,將他們和家人留在青島過年。這九位技術骨干成為公司復工的“定海神針”,他們與第一批復工的當地員工一起,確保主要訂單的生產無虞。
“防疫物資是企業最急需解決的困難,我們全力協調,目前已經給企業解決了近20萬個口罩。”據示范區管委企業服務部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逐一聯系企業,掌握并解決企業復工中的各種實際困難。城陽區相關部門也是全力靠上,多措并舉,共同發力,確保企業安全復工。截至2月20日,全產業鏈條上的工業企業復工率已達到96%,中車四方股份公司、中車四方有限公司、四方龐巴迪等龍頭企業從2月10起均實現了梯次有序復工,2月24日均全面復工。
疫情難阻投資熱情
疫情阻擋不了投資的熱度。示范區主抓產業鏈招商、平臺招商、陽光發布招商,借助互聯網手段,通過網絡平臺、電話微信等多種形式,積極與重點招商目標對象方溝通對接。2月6日,在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的形勢下,示范區管委利用互聯網視頻會議平臺,與中國信息化發展研究院推動建設的國際信息和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成功簽約,這一項目將通過引入智能制造和信息化等相關領域優質企業,促進國際信息和智能制造(青島)產業集聚。
在2月23日舉行的城陽區搶占軌道交通產業集聚發展高地推進情況公開質詢會上,透露了一系列重磅信息:已經梳理完成總投資781億元的99個重點在建及擬開工項目,并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和責任狀,把所有化解問題環節責任分解到人,在疫情防控期間仍在推進,預計全年可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80億元,力爭突破200億元。
眼下,多路“招商大軍”已經集結,面向北京、上海、深圳、北方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科研資源和優質企業“靶向突破”,通過網絡進行專業化、精準化、平臺化的“雙招雙引”,加快軌道交通產業補鏈、強鏈、延鏈進程。2020年,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的“雙招雙引”將全面起勢,產業鏈、資本鏈、技術鏈、人才鏈等全要素優質資源將進一步向青島集聚集中。
企業全力“搶”研發
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刻,科技創新讓軌道交通這條千億級產業鏈更有韌勁。
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內的IT企業國信會視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統,在防疫和復工方面提供精細化管理服務。眼下,這套系統不僅幫助企業自身進行抗疫,還在中國中車集團總部、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等中車骨干企業和全國部分地鐵公司試點應用,走上了全國的抗“疫”戰場。
在青島泰泓軌道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樊澤辰正帶領研發團隊全力攻關“新型吸音板的工業化生產”課題。樊澤辰介紹,“好產品一定要用在大項目上。有了規模優勢,工業化生產的成本自然就降下來了。我們對今年的訂單有信心,所以抓緊時間進行最后的攻關。”
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擁有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國家創新中心——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科技創新是最靚麗的底色。這一“國字號”平臺將在2020年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加快中車集團內部新增創新資源共建共享并向國創中心集聚。布局能源動力和裝備智能化研究院,建設完整的科學技術和工程應用研究體系。組建“聯合創新戰隊”,圍繞磁浮、新材料、新能源、輕量化、健康管理等前沿領域,以國創中心為平臺實施協同攻關。
國創中心的資源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也將進一步放大,特別是通過對基礎創新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實現資源共享、功能互補,支持本地配套企業發展;吸引國內外知名院士、專家和高端科研院所入駐,招引一批優質配套項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