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濰坊奎文:優質文化資源精準“滴灌” 群眾家門口建起“全齡文化樂園”

2025-07-10 16:11 大眾報業·半島網閱讀 (13889) 掃描到手機

半島網7月10日訊(記者 趙立洲 通訊員 鄭德陽 周曉璇)在濰坊市奎文區櫻南社區的中醫生活館里,76歲的張阿姨正體驗艾灸理療,小孫女在剪紙工坊跟著非遺傳承人學習剪紙技藝。“以前想學手藝得跑老遠,現在下樓就能上課!”張阿姨笑道。這樣的場景,正是奎文區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的生動縮影。  

資源沉下去,陣地活起來。作為城市化水平較高的中心城區,奎文區曾面臨文化陣地不足的困境。為破解陣地難題,奎文區創新轉變思路,從“找地建”轉向“就地融”,整合文明實踐站、老年大學、實體書店、產業園區(基地)、文化商圈等五類資源,打造“文商旅體衛”融合的“一站式服務場”,讓文化服務精準觸達群眾生活。在胡西社區,當地與新華書店攜手,打造“新悅讀”品牌,通過“市場+公益”結合模式,將文化資源送到群眾家門口,打造集閱讀休閑消費學習于一體的文化新空間。東上虞社區紅爐書院探索“一地多用”,白天開設非遺鍛造課程傳承技藝,傍晚成“四點半課堂”護航兒童成長,夜間開設“紅爐夜校”滿足居民充電需求,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目前全區16個試點社區實現陣地100%錯時共享,惠及群眾超10萬人次。  

群眾點單,精準送達。“以前送文化像撒胡椒面,現在精準到人,想學啥直接來社區,方便多了。”在健康街社區,居民王女士打開“文匯鄰里”小程序,剛為母親預約了口腔義診活動,又給兒子報了機器人編程課。為破解文化服務供需錯位問題,奎文區創新建立供需精準匹配機制:制定資源清單,整合14個部門197項服務,形成“文化傳承”“中醫養生”等10大類目錄,讓群眾點單有方向;搭建點單平臺,依托省級數字文化平臺打造“居民點單-社區派單-人才接單-群眾評單”閉環,實現服務對接“零障礙”;建強師資矩陣,柔性引進高校名師79人,下沉專業教師234名,挖掘社區能人210名,構建服務人才“強支撐”;開辟課程超市,定制“1+4”全齡課程體系,推出“文化夜校”烘焙課、助老“玩轉AI”等110余門特色課程,推動課程服務“全覆蓋”。“菜單式服務讓供需精準匹配,居民參與熱情越來越高。”健康街社區書記李倩倩展示一組數據印證成效:社區文化書院今年開展活動87次,居民參與度提升了25%。

文化聚民心,小積分轉動大文明。在櫻南社區“積分超市”,居民李先生用參與攝影課的積分兌換了洗衣液。“參加活動能攢分,年底還能評‘文化之星’!”他所說的正是奎文區創新地推出“書院學分-美德積分”聯動機制:通過“一創四換”激發群眾參與熱情,創建文明行為檔案,將參與文化活動、書院課程等行為量化為積分,實現積分兌換生活用品、便民服務、課程優先選擇權及旅游機會,讓“文明有禮”看得見、摸得著。文化聚民心,更能育民心。葦灣社區居民肖蘭從手工課學員成長為“助殘工坊”負責人,帶動80余名殘疾人增收。目前,奎文區已通過文化書院培育社區骨干140余名,文化“軟實力”正轉化為治理“硬支撐”。  

從“單向輸送”到“多維共生”。在奎文,文化資源下沉催生了一系列充滿活力的“化學反應”。為讓文化陣地持續煥發生機,奎文區推行“公益+低償”運營模式: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行業企業、優質教育機構參與辦好文化書院,推出普惠性公益、低成本惠民、市場化增值三類課程體系,既牢守公益底色,又激發運營活力。通過建立文化社區(書院)合伙人、共建單位等制度,引入鹿非馬、博閱圖書、明德教育等70余家文化教育機構深度參與,實現多方共贏。此外,奎文區還探索校地融合共建,濰坊學院教授在社區開設“非遺美學課”,學生實踐基地同步落地社區,讓高校資源成為社區文化發展的“源頭活水”。近一年來,全區已開展“奎星閃耀”藝術節、“漢服文化周”等活動2000余場,優質文化資源下沉的“乘數效應”持續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