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7月7日4時04分,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小暑。
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中國多地自小暑起進入雷暴最多的時節。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節氣的到來,標志著季夏時節的開始。此時初伏將至,在一日勝過一日的炎風熱浪中,荷花怒放、流螢飛舞、蟬鳴陣陣,萬物用熱情禮贊生命的美好。
物候現象
一候·溫風至
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風中都帶著熱浪。
二候·蟋蟀居宇
《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歷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
三候·鷹始鷙
在小暑時節,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氣候特點
小暑開始進入伏天,民間有“小暑過,一日熱三分”的說法,就是在小暑之后,氣溫會一天比一天炎熱。所謂“熱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
民間習俗
1.食新
在過去,中國南方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食新”是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制成各種面餅、面條,鄰居鄉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愿,同時也要準備一份祭祀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
2.吃餃子
在中國北方地區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餃子長期以來都是北方廣大地區老百姓最愛的吃食。
3.曬書畫、衣物
在農歷的六月初六這天,民間有曬書畫、衣物的習俗。據說此日晾曬后,可以避免被蟲蛀,所以有“六月六,曬紅綠”的說法。
養生提示
小暑時節,人們應順應自然,規律作息。此外,還應注意避免陽氣外泄太過,避免運動量過大、出汗過多的運動。
炎夏酷暑,很多人會選擇吹空調、沖冷水澡等方式來消暑。高溫環境下人體腠理開泄,故應避免汗出當風。空調溫度不可過低,納涼不宜在疾風之處,避免虛邪賊風乘虛而入。
小暑時節,飲食要注意衛生,以清淡、溫軟、富有營養為宜。人們可以適當多吃一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冬瓜、苦瓜、絲瓜、綠豆、玉米、赤小豆、蓮藕等。另外,夏季人體易缺水,此時可多喝米湯、粥、綠豆湯等補充水分。
天氣雖熱,卻也不影響我們通過各種方式追覓清涼,它藏在冰鎮綠豆湯的漣漪里,穿堂風掠過竹簾的窸窣中,老榕樹下棋局落子的清脆聲響間……
那么多怦然心動都發生在夏天,特奉上小暑五事,愿你心動一“夏”:
1,賞荷。“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荷風送香的時節,別忘了好好欣賞。
2,“吃綠豆、桃、櫻桃和甜瓜”。日子愉快,發出聲響。
3,聽一場雨。夏天的雨,是流動的綠,清脆微涼,落進心里。
4,睡一個長長的午覺。在開了空調的房間里,在平滑涼爽的竹席上,在濃蔭蔽日的大樹下。
5,讀一首關于夏天的詩。比如,“我可否把你比作一個夏日。”
大眾·半島新聞綜合自半島新聞此前報道、央視新聞、新華社、澎湃新聞、健康中國等